[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弦截迭代的射頻識別標簽防碰撞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08480.6 | 申請日: | 2016-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975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祖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京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6K7/10 | 分類號: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61202 西安西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亦哲<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710199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弦截迭代 射頻 識別 標簽 碰撞 方法 | ||
一種基于弦截迭代的射頻識別標簽防碰撞方法,采用基于弦截迭代法估計剩余標簽數,在此基礎上,根據待識別標簽數與幀長度相等的原則,自適應動態調整后續幀長度,以實現最優識別效率。針對弦截迭代法估計剩余標簽數產生的偽解,通過廣播兩個試探幀并統計試探識別效率確定偽解并加以剔除。實例結果表明本發明所提出的方法剩余標簽數估計精度達到97%以上,能滿足標簽防碰撞估計精度要求。全局吞吐量性能顯著優于當前國際標準所采用的Q算法,接近理想系統。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弦截迭代的射頻識別標簽防碰撞方法。
背景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FID)在食品追溯、血液管理等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射頻識別系統由閱讀器、電子標簽(簡稱標簽)和后端處理系統組成。標簽通常附著在被識別物體上,后端處理系統通過閱讀器與標簽之間的無線信道實現數據交換,進而實現對所附著物體的識別、定位和智能控制。
實際應用中由于被識別物體規模往往較大,要求對眾多標簽進行批量快速識別。受成本限制,標簽一般采用無源方式工作,不具備對信道的感知能力,也不能與其它標簽通信,因此批量識別中不可避免會產生標簽碰撞問題。標簽碰撞必然會降低識別效率,導致延遲增大,進而增加移動環境下標簽漏讀概率。因此,如何減少標簽碰撞對RFID系統識別效率的影響,成為眾多研究者追求的目標。
標簽防碰撞方法分為基于二進制搜索的確定性方法和基于Aloha的隨機退避方法。基于Aloha的隨機退避方法由于實現簡單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ISO18000和EPCglobal是RFID技術領域最有影響的兩個國際標準組織。ISO18000-6C和EPCglobal C1 G2標準均采用基于動態幀時隙(DFSA)的標簽防碰撞方法,并采用Q算法動態調整幀長度。閱讀器發送一個帶Q參數的命令,收到命令后每個標簽隨機選擇一個時隙響應閱讀器。這種方法相對于固定幀長度的幀時隙方法識別效率有了明顯提高。
但是,Q算法只給出了調整步進參數C的范圍為0.1到0.5,并沒有給出具體取值規則。實際應用中,如果C取值過高,幀長度調整過于頻繁,導致系統穩定性下降。另一方面,如果C取值過低,會導致調整遲緩,不能正確跟蹤剩余標簽數的變化,同樣會降低系統識別效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年來該領域出現了大量改進方法。這些改進方法主要關注單幀的識別效率,相比于Q算法,單幀識別效率均有較大幅度提高。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地完成閱讀器覆蓋范圍內全部標簽的識別,是評價一個RFID系統綜合性能的根本指標。單幀識別效率最高并不能保證全局吞吐量性能達到最高。全局吞吐量性能定義為在完成給定標簽的識別的前提下,閱讀器和標簽交換有用信息所用的時間與所消耗的全部時間之比,可以用于評價RFID的綜合性能。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弦截迭代的射頻識別標簽防碰撞方法,以全局吞吐量性能最優為目標,提供一種自適應動態調整幀長度的幀時隙Aloha標簽防碰撞方法,僅在第一幀識別完成后根據有效識別標簽數估計初始待識別標簽數,根據估計結果及第一幀有效識別標簽數設置后續識別幀的幀長度,以實現最優識別。標簽估計算法采用弦截迭代法。傳統DFSA采用的Q算法的經典方法相比,全局吞吐量性能提高了1.4倍,具有優越的性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弦截迭代的射頻識別標簽防碰撞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假設閱讀器覆蓋范圍內有n個標簽,識別過程由閱讀器控制,首先由閱讀器發起查詢命令Query(Q),該命令攜帶幀時隙參數Q,即本識別幀包含Q個時隙,收到命令后每個標簽隨機產生一個不大于Q的整數Si(i=1,2…n),表示期望在第Si時隙響應閱讀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京學院,未經西京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084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