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分泌抗大麥黃矮病毒PAV株系單抗雜交瘤細胞株及其單抗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07954.5 | 申請日: | 2016-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600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吳建祥;周雪平;張明皓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5/20 | 分類號: | C12N5/20;C07K16/10;G01N33/577;G01N33/569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張法高;傅朝棟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單抗 雜交瘤細胞株 分泌 檢測 間接ELISA效價 傳代 大麥黃矮病毒 血清學檢測 病毒 病毒粒子 技術支撐 抗體類型 抗原免疫 細胞融合 小麥植物 保藏 靈敏度 腹水 提純 病葉 稀釋 亞類 應用 克隆 篩選 診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分泌抗大麥黃矮病毒PAV株系單抗雜交瘤細胞株及其單抗的應用。用提純的大麥黃矮病毒(BYDV)PAV株系病毒粒子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經細胞融合、篩選、克隆,獲得1株能穩定傳代并分泌抗BYDV PAV的單抗雜交瘤細胞株24G4,其保藏號為CGMCC No.13298。該雜交瘤細胞株分泌的單抗腹水間接ELISA效價達到10?9,抗體類型及亞類為IgG1、kappa鏈。利用單抗24G4為核心建立檢測小麥植物中BYDV PAV的ACP?ELISA和dot?ELISA方法,這兩種方法檢測病葉的靈敏度分別達到1:81 920和1:1 280倍稀釋(w/v,g/mL)。雜交瘤細胞株24G4及其單抗的獲得和血清學檢測方法的建立為該病毒病的檢測、診斷及科學防控提供了物質和技術支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泌抗大麥黃矮病毒PAV株系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株及其單抗的應用。
背景技術
由大麥黃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BYDVs)引起的小麥黃矮病(Wheat yellow dwarf disease)是小麥上重要的病毒病害之一。該病害最早由Oswald和Houston于1951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大麥上發現。目前,小麥黃矮病毒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1960年,BYDVs首次出現在我國西北地區,受到BYDVs侵染的小麥一般減產40%,嚴重的可達70%以上,因此BYDVs又被稱為“小麥癌癥”、“黃色瘟疫”。自首次發現以來,小麥黃矮病在20世紀60-80年代又大規模爆發流行了數次,給我國小麥生產和糧食安全帶來了重大威脅。
BYDVs在小麥秋苗期和春季返青后均可侵染植株,典型癥狀是新葉從葉尖開始發黃,植株變矮,葉片顏色為金黃色到鮮黃色,黃化部分約占全葉的1/3-1/2。秋苗期感病的植株矮化明顯,分蘗減少,一般不能安全越冬。即使能越冬存活,一般也不能抽穗。穗期感病的植株一般只旗葉發黃,呈鮮黃色,植株矮化不明顯,能抽穗,但千粒重減少,根系淺,易拔起。
BYDVs寄主范圍較廣,目前已知至少可以侵染150多種禾本科作物和雜草,其主要寄主作物既包括小麥、玉米和水稻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也包括大麥、燕麥和黑麥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糧食作物。雖然BYDVs寄主范圍廣泛,但都集中在單子葉植物范圍內,在自然條件下尚未發現能夠被BYDVs侵染的雙子葉植物。根據寄主范圍、對寄主的毒性、蚜蟲傳播特異性與反應類型等特點,Rochow等將美國的BYDVs分為MAV、PAV、RPV、RMV和SGV 5個株系。在中國,周廣和等篩選鑒定出了4個BYDVs株系,即PAV、RMV、GPV和GAV。BYDVs屬黃癥病毒科(Luteoviridae),是一種+ss RNA病毒。病毒粒子由正單鏈RNA和外殼蛋白組成,呈正二十面體(T=3),無包膜。目前,根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關于病毒的分類,BYDVs分布于黃癥病毒科(Luteoviridae)的2個屬8個種,且還有2個種未被劃分到屬。在10個種中,BYDV PAV、BYDVPAS、BYDV MAV、BYDV ker II和BYDV ker III這5個種屬于黃癥病毒屬(Luteovirus);原RPV株系被升級為Cereal yellow dwarf virus-RPV(CYDV RPV),并和CYDV RPS和MYDV RMV這2個種一起被劃分到馬鈴薯卷葉病毒屬(Polerovirus)中;另外,BYDV GPV和BYDV SGV兩個種未歸類。這些引起大麥黃矮病的各種病毒株系間的核酸同源性非常的低,其實是完全不同的病毒,由于命名的習慣現在還叫大麥黃矮病毒。
據統計,全世界至少有25種蚜蟲可以傳播BYDVs。而在中國,禾谷縊管蚜(R.padi)、麥長管蚜(S.avenae)、麥二叉蚜(S.graminum)和玉米蚜(R.maidis)是BYDVs的主要傳播介體。BYDVs在蚜蟲體內以循回型非增殖方式傳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0795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橙紅光長余輝熒光粉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單晶硅平收尾方法及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