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的人體數字化模型及疾病診療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00525.5 | 申請日: | 2016-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959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3 |
| 發明(設計)人: | 白云綺;白建榮;俞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白云綺 |
| 主分類號: | G16H50/50 | 分類號: | G16H50/50;A61H39/08;A61H39/00;A61N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誼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劉月娥 |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西城***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赫茲 子波 信息 人體 數字化 模型 疾病 診療 系統 | ||
1.一種基于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的疾病診療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針灸光纖束(1)、太赫茲量子波信息采集和發送卡(2)、電位差變化信息采集和發送卡(3),診斷專家系統(4)、治療專家系統(5)、保健專家系統(6)、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連接光纖(8);針灸光纖束(1)通過太赫茲量子波信息采集和發送卡(2)、電位差變化信息采集和發送卡(3)與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相連接;治療專家系統(5)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發生裝置(51)通過連接光纖(8)、太赫茲量子波信息采集和發送卡(2)與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相連接;治療專家系統(5)的電位差變化信息發生裝置(52)通過電位差變化信息采集和發送卡(3)的連接導線與針灸光纖束(1)和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相連接;治療專家系統(5)的給藥裝置(53)與針灸光纖束(1)相連接;除了針灸光纖束(1)和治療專家系統(5)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發生裝置(51)、電位差變化信息發生裝置(52)、給藥裝置(53)之外,太赫茲量子波信息采集和發送卡(2)、電位差變化信息采集和發送卡(3),診斷專家系統(4)、治療專家系統(5)的數據庫(54)、保健專家系統(6)都是內置于或存儲于、安裝于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之內的;
針灸光纖束(1)由2~36根針灸光纖(10)組成;
所述的針灸光纖(10)由光纖(11)、光纖金屬套管(12)、絕緣皮(13)組成,其中光纖(11)是有光纖皮層金屬鍍膜的,光纖皮層金屬鍍膜是通過濺射、氣相沉積、等離子鍍將高導電率的金、銀鍍在光纖(11)的光纖皮層之上的導電薄膜,絕緣皮(13)是套在具有光纖金屬套管(12)的光纖(11)之外的絕緣皮;針灸光纖(10)的直徑范圍為10nm~0.4mm,長度范圍10~2000mm,裸露光纖金屬套管(12)或剝掉絕緣皮的長度范圍為10~50mm;
光纖(11)和光纖金屬套管(12)之間是有間隙的,間隙范圍為10~300nm,光纖(11)和光纖金屬套管(12)之間的間隙具有傳輸遞質的功能,即傳輸肽或酶類藥物的功能,且光纖金屬套管(12)之上預留有給藥孔,給藥孔距離光纖(11)的光纖頭的長度為15mm~40mm,帶給藥孔的針灸光纖(10)的直徑范圍為0.15~0.4mm;
光纖(11)和光纖金屬套管(12)之間的間隙是沒有空氣的,即使光纖(11)與光纖金屬套管(12)之間的間隙不傳輸遞質,即在光纖(11)與光纖金屬套管(12)之間的間隙不傳輸肽或酶類藥物時,它們之間的間隙也是注滿對人體有益的電解液的,以防空氣通過它們之間的縫隙進入人體;
針灸光纖(10)的直徑在10nm~0.1mm范圍時,針灸光纖(10)因過細變軟而難以穿透皮膚,針灸光纖(10)的外面的光纖金屬套管(12)是有多層金屬套管的,外層金屬套管直徑為0.15~0.1mm,內層金屬套管之間是間隙配合的,間隙小于等于內層金屬套管直徑的20%,內層金屬套管可伸出外層的長度小于等于內層金屬套管的半徑,光纖(11)伸出最內層金屬套管的長度小于光纖(11)的半徑,在針灸光纖(10)插入皮膚時,針灸光纖(10)的針頭是平齊的,在距離采集或發送目標只剩下針灸光纖(10)的伸出錐度長度時,再推出多層金屬套管呈錐度,使光纖(11)的光纖頭能接觸到采集或發送目標;
所述的針灸光纖束(1)用于采集人體器官或組織細胞周期性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時,針灸光纖(10)的直徑小于被采集細胞的直徑,直徑范圍為3um~150um;針灸光纖(10)刺入細胞,通過某個頻率的太赫茲信號或能量峰值以及有機分子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特征,判斷細胞內各種分子的相互作用規律或參與化學反應的規律,找出引起器官或組織疾病或治愈器官或組織疾病的關鍵分子,為尋藥:即確定對疾病起關鍵治療作用的有機分子和藥物提純提供依據;
針灸光纖束(1)用于采集器官或組織細胞核、細胞膜的電位差變化信息時,針灸光纖(10)的直徑小于被探測細胞直徑,直徑范圍為3um~150um;針灸光纖(10)需要配對使用,其中一根刺入細胞與細胞核相連接,一根置于細胞膜之上與細胞膜相連接;通過細胞電位差變化信息判斷細胞內的化學反應是否正常,或通過細胞的電位差變化信息了解器官或組織內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針灸光纖束(1)用于采集或發送神經細胞、神經細胞之間周期性活動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時,針灸光纖(10)的直徑范圍為10nm~150nm;采集或釋放太赫茲量子波信息,針灸光纖(10)需要與神經膠質細胞相連接,或與神經元細胞相連接;采集或發送電位差變化信息需要一根針灸光纖(10)與神經細胞的胞體相連接、一根針灸光纖(10)與神經細胞的樹突或軸突相連接;通過某個頻率的太赫茲信號峰值或電位變化峰值,并根據大腦神經系統的指令、器官或組織的動作、器官或組織的特征疾病,解碼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通訊關系、相互作用關系以及某個特征太赫茲量子波信息或電位差變化信息與某個特征疾病的關系;
針灸光纖(10)在采集或發送神經網絡的太赫茲通訊信息時,針灸光纖(10)的直徑范圍為150nm~0.4mm,光纖(11)與神經元細胞或神經膠質細胞的樹突、軸突的角度神經元細胞或神經膠質細胞的樹突、軸突組成的神經束的夾角或光纖(11)與神經束的夾角,角度范圍為0~60度,最大夾角不能超過光纖(11)的光線入射角;
針灸光纖束(1)用于中醫針灸穴位、采集或發送人體太赫茲量子波信息和電位差變化信息或針灸“穴位”時,針灸光纖(10)的直徑范圍為0.15~0.4mm,且在不考慮采用針灸光纖對人體給藥的前提下,光纖金屬套管(12)采用更簡單方便的直接在光纖(11)的表面鍍金或鍍銀的方式解決,從而省略光纖金屬套管(12);
所述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采集和發送卡(2),由太赫茲量子波信息輸入光纖接口(21)、太赫茲量子波信息輸出光纖接口(22)、太赫茲量子波信息調制濾光膜系統(23)、人體太赫茲量子波信息采集光纖接口(24)、太赫茲量子波信息數模/模數轉換器(25)組成;針灸光纖(10)的光纖(11)與太赫茲量子波信息輸出光纖接口(22)相連接;太赫茲量子波信息輸入接口(21)通過連接光纖(8)與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發生裝置(51)相連接;人體太赫茲量子波信息采集光纖接口(24)與針灸光纖(10)的光纖(11)連接,太赫茲量子波數模/模數轉換器(25)與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相連接;
所述的電位差變化信息采集和發送卡(3)由正極輸入/輸出接口(31)、負極輸入/輸出接口(32)、電位差變化信息數模/模數轉換器(33)、電位差變化信息調制器(34)、連接導線(35)組成;連接導線(35)是電位差變化信息采集和發送卡(3)的正極輸入/輸出接口(31)、負極輸入/輸出接口(32)與針灸光纖(10)之間的連接導線;電位差變化信息數模/模數轉換器(33)與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相連接;電位差變化信息數模/模數轉換器(33)在模數模式時,輸入的是采集的電位差變化信息;電位差變化信息數模/模數轉換器(33)在數模模式時,輸出的是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和電位差變化信息數模/模數轉換器(33)確定的由電位差變化信息調制器(34)生成的電位差變化信息;
所述的診斷專家系統(4)由信號采集系統(40)、診斷數據庫(400)、對比診斷系統(4000)組成;扎入人體的針灸光纖束(1)將人體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的信號和電位差變化信息的信號經與其連接的太赫茲信息采集和發送卡(2)、電位差變化信息采集和發送卡(3)傳輸至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的數據處理中心(71),并通過數據處理中心(71)內置或存儲的診斷數據庫(400)、對比診斷系統(4000)完成對信號采集系統(40)采集信號的數據處理,既:完成對疾病的診斷;信號采集系統(40)通過針灸光纖束(1)、太赫茲信息采集和發送卡(2)電位差變化信息采集和發送卡(3)采集不同的信號,送到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中;診斷數據庫(400)由健康人體的標準化太赫茲數字化模型(41)、健康人體器官或組織的標準化太赫茲數字化模型(42)、器官或組織疾病的特征太赫茲數字化模型(43)、健康人體標準化電位差變化數字化模型(44)、健康人體器官或組織的標準化電位差變化數字化模型(45)、器官或組織疾病的特征電位差變化數字化模型(46)組成;對比診斷系統(4000)由實時采集的人體太赫茲量子波信息(411)、人體器官或組織太赫茲量子波信息(421)、實時采集的人體電位差變化信息(431)、實時采集的人體器官或組織的電位差變化信息(441)組成;
所述的治療專家系統(5)由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發生裝置(51)、電位差變化信息發生裝置(52)、給藥裝置(53)、數據庫(54)組成;其中,數據庫(54)共用診斷數據庫(400);
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發生裝置(51),由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產生源(511)、匯聚透鏡(512)、玻璃光纖(513)、光纖接口(514)組成,匯聚透鏡(512)將太赫茲量子波信息聚焦并進入玻璃光纖(513),玻璃光纖(513)與光纖接口(514)相連接;
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產生源(511)由釋放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的原料(5111)、反射燈碗式加熱裝置(5112)組成,其中釋放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的原料(5111)置于反射燈碗式加熱裝置(5112)之中,釋放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的原料(5111)在反射燈碗式加熱裝置(5112)中被加熱后,釋放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經反射燈碗的匯聚,聚至匯聚透鏡(512),匯聚透鏡(512)匯聚起來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進入玻璃光纖(513),再由玻璃光纖(513)將太赫茲量子波信號傳輸至光纖接口(514);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發生裝置(51)的光纖接口(514)通過連接光纖(8)與太赫茲量子波信息采集和發送卡(2)上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輸入光纖接口(21)相連接;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發生裝置(51)生成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經連接光纖(8)、太赫茲量子波信息輸入光纖接口(21)進入太赫茲量子波調制濾光膜系統(23),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經太赫茲量子波信息調制濾光膜系統(23)和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太赫茲量子波信息數模/模數轉換器(25)聯合調制之后,符合治療要求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經太赫茲量子波信息采集和發送卡(2)上的太赫茲量子波信息輸出光纖接口(22)進入針灸光纖(10)的光纖(11),再經由針灸光纖(10)的光纖(11)送達穴位;
電位差變化信息發生裝置(52)生成的電位差變化信息通過連接導線(35)與電位差變化信息正極輸入/輸出接口(31)、負極輸入/輸出接口(32)進入電位差變化信息調制器(34),電位差變化信息經電位差變化信息調制器(34)和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7)、電位差變化信息數模/模數轉換器(33)聯合調制之后,符合治療要求的電位差變化信息經電位差變化信息采集和發送卡(3)上的正極輸入/輸出接口(31)、負極輸入/輸出接口(32)和連接導線(35)連接一對針灸光纖(10),再經由這對針灸光纖(10)的光纖金屬套管(12)送達穴位;
給藥裝置(53)通過細管與針灸光纖束(1)之上的預留孔相連接,將藥物通過針灸光纖束(1)注入到人體針灸位置,給藥是通過改變細胞內有機分子的濃度或降低有機分子化學反應能級的方式,干預細胞內的化學反應,使細胞內的化學反應恢復到正常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白云綺,未經白云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0052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天然抗癌肽的改造方法
- 下一篇:彎曲井段套管設計抗擠強度計算方法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設備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介質、信息復制裝置和信息復制方法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設備、信息重放設備、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以及信息重放設備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和信息回放設備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裝置
- 信息終端,信息終端的信息呈現方法和信息呈現程序
- 信息創建、信息發送方法及信息創建、信息發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