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目眩的保健茶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97019.5 | 申請日: | 2016-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284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彭里杰;彭鏡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肇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2 | 分類號: | A61K36/82;A61P1/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 |
| 地址: | 510070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目眩 保健茶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茶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是一種能夠有效治療目眩的保健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眩是眼花,暈是頭暈,兩者同時出現,統稱目眩,亦稱眩暈。眩暈中有病情輕重的不同,輕者閉目自止,重者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出汗,甚至昏倒等癥狀。眩暈可由風、火、痰、虛等多種原因引起,多屬肝、腎、脾的病變,尤與肝的關系密切。現代醫學中的耳源性眩暈、高血壓、低血壓、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貧血、神經官能癥等均能出現眩暈等癥狀。病因病機:肝陽上亢:憂郁惱怒,氣郁化火,肝陰暗耗、肝陽偏盛,風陽升動,上擾清空,發為眩暈;或腎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發為眩暈。腎精不足,氣血虧虛,痰濁中阻。總之眩暈一證,以內傷為主,尤以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痰濁中阻最為常見。臨床治療上一般對癥處理,但宜反復發作,給病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及精神、經濟上的負擔。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治療目眩療效高、無毒副作用的保健茶,所述保健茶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能。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保健茶的制備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治療目眩的保健茶,所述用于治療目眩的保健茶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雨前茶8~12%、川穹6~9%、當歸5~7%、防風5~8%、白芷6~10%、臺烏5~9%、細辛5~8%。
雨前茶:在10月到來年5月底干季期間,4月上旬左右會下春雨,在此之前所采摘的茶菁,稱之為”雨前茶”。因氣候因素,低溫、雨量少“雨前茶”的特色為葉身薄而短、香氣揚、味微苦,性強質重。
川穹:辛溫升散,能“上行頭目”,祛風止痛,為治頭痛要藥,無論風寒、風熱、風濕、血虛、血瘀頭痛均可隨證配伍用之,故李東垣言“頭痛須用川芎”。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
白芷: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
臺烏:順氣,開郁,散寒,止痛。治氣逆胸腹脹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
細辛: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的功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治療目眩癥療效高,無毒副作用,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能,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目眩癥,標本兼治。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好的說明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發明保健茶的一種實施例,本實施例所述保健茶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雨前茶8~12%、川穹8%、當歸7%、防風5%、白芷6%、臺烏5%、細辛8%。
實施例2
本發明保健茶的一種實施例,本實施例所述保健茶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雨前茶10%、川穹6%、當歸5%、防風8%、白芷10%、臺烏9%、細辛7%。
實施例3
本發明保健茶的一種實施例,本實施例所述保健茶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雨前茶12%、川穹9%、當歸6%、防風7%、白芷9%、臺烏8%、細辛6%。
實施例4
1、病例選擇:本病例組36人,男8例,女28例,病程1-10天,臨床表現為目眩為主,可伴頭痛,胸悶,多夢,惡心,嘔吐,納呆,苔膩,脈濡滑。中醫辯證屬痰濁中阻型。
2、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1)頭暈目眩,視物旋轉,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甚則仆倒。
2)可伴惡心嘔吐,眼球震顫,耳鳴耳聾,汗出,面色蒼白等。
3)慢性起病逐漸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復發作。
3、治療方法:每口1劑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空腹口服150m1左右,10天為一療程,每個療程隔三天,連續服用本發明三個療程。
4、療效標準:
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
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
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
5、治療結果:本發明治療36例患者,治愈26例,顯效7,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2%。
最后所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肇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肇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701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熱水供應系統
- 下一篇:一種用于預防頭痛的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