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玉米秸稈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97015.7 | 申請日: | 2016-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185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明(設計)人: | 蓋忠輝;蔣立民;周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吉納森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1/00 | 分類號: | C05G1/00;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63161 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有機肥 玉米秸稈 環境污染問題 保藏登記號 發酵罐發酵 發酵領域 秸稈碎末 噴霧干燥 纖維素酶 循環利用 芽孢桿菌 直接發酵 發酵液 硝酸鈉 重量份 接種 秸稈 濃縮 生產 | ||
本發明涉及生物有機肥發酵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玉米秸稈直接發酵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玉米秸稈生物有機肥按重量份計如下:秸稈碎末:20?25wt%;纖維素酶:50U;硝酸鈉:1?2%;余量為水。通過發酵罐發酵,接種芽孢桿菌,保藏登記號為CCTCC NO:M 2012110,發酵液經濃縮、噴霧干燥后制得生物有機肥。本發明實現了秸稈的循環利用,養分含量豐富,解決了玉米秸稈的環境污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肥發酵領域,涉及一種利用玉米秸稈直接發酵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
背景技術
我國每年產生約7億噸的農作物秸稈,這些植物性材料含有機質60-75%、氮0.6-1%、磷0.5-0.7%、鉀1-1.2%,還含有各種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如果這些作物秸稈全部還田,就能節省20-30%的化學氮肥、40-50%的化學磷肥、50-60%左右的化學鉀肥以及70-80%的微量元素肥料,更能有效提升土壤的有機質水平,改善我國土壤退化的現狀。
但是目前我國秸稈處理和利用現狀并不樂觀,在我國特別是農村,大多仍然使用最原始的焚燒法處理秸稈,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還對環境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目前,秸稈處理比較科學有效的物理方法包括切短、磨碎及蒸煮法等,這類處理方法較為簡單,常作為其他方法的前處理。物理法能提高秸稈的適口性,增加采食量,但是不能提高秸稈的營養價值和消化率。由于秸稈中的木質素在溫度達到170℃時才可以軟化或是部分水解,高壓蒸汽處理、膨化等方法也被用于處理,以提高秸稈的消化率,但是這種處理需要特定的設備輸送熱量、控制溫度,成本較高。秸稈的化學處理法有堿化處理、氨化處理等,同樣具有成本高,難以大規模實施的問題。生物處理法將秸稈炭吸附腐熟,使秸稈的各種成分歸于農田,在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的同時,避免因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然而,在傳統的秸稈堆肥過程中,由于秸稈中的有效態有機質養分和一些其它養分含量低,使微生物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取適合于它們生長的營養,不能快速的分解秸稈,使堆肥時間延長,致使堆肥效率地下,嚴重影響了堆肥法的大規模應用。因此,研發一種能使秸稈堆肥微生物快速啟動分解秸稈的技術,是決定秸稈堆肥是否成功大規模推廣的關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堆肥技術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利用秸稈直接發酵生產生物有機肥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利用秸稈直接制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玉米秸稈用秸稈粉碎機進行初步粉碎,將粉碎后的秸稈再返回到粉碎機進行進一步的粉碎,使其粉碎至200目以下,得到秸稈碎末;
(2)按重量份計,將秸稈碎末:20-25wt%;纖維素酶:50U;硝酸鈉:1-2%;余量為水,混合,將混合物放在發酵罐中進行反應,發酵時間為24小時,反應溫度為50℃;
(3)向步驟(2)中處理后混合物接種芽孢桿菌
(4)然后往發酵罐中通入無菌空氣,進行乳酸發酵,發酵溫度為50-55℃,發酵過程中控制攪拌速度在200-300轉/分鐘,持續培養7-10天。
(5)將發酵液濃縮,噴霧干燥后即為生物有機肥。
所述玉米秸稈是干燥的,無霉變的玉米秸稈,優選當年的新鮮秸稈。
所述芽孢桿菌為
所述芽孢桿菌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吉納森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黑龍江吉納森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701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磷化工尾氣制備鈣鎂磷肥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甘蔗的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