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三叉管焊接用夾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96705.0 | 申請日: | 2016-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2458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3 |
| 發明(設計)人: | 伍朝磚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景和汽配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37/053 | 分類號: | B23K37/053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譚健洪;莫瑤江 |
| 地址: | 528200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三叉 焊接 夾持 裝置 | ||
汽車三叉管焊接用夾持裝置,其從下往上設置安裝第三端部定位機構、三通體定位機構、第二管體定位機構與第二端部定位機構;第一端部定位機構設在底座上且位于主支架的外側;第一管體定位機構設在底座上且位于第一端部定位機構與第三端部定位機構之間;第二管體的一端通過第二端部定位機構定位,其中部通過第二管體定位機構定位,其另一端與三通體連接;三通體與第一管體、第二管體的連接處外置于三通體定位機構形成用于焊接的避空空間。優點是,通過多氣缸對三叉管的各個部分進行快速有效的定位,使上料、下料的時間大大縮短,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零件加工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三叉管焊接用夾持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汽車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隨著人們對車輛的性能與安全性日益重視,車輛的部件加工精度、效率與成品率也一并進入改進提升的工作日程當中。
其中,汽車的三叉管在焊接過程中因為其形狀的獨特性,夾持定位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以往通過標準夾具進行定位后對管體進行焊接,但這樣的方式不但加工效率低下,而且因為加工難度大使成品率也大大降低,加工品質也受到影響,直接影響汽車的安全性能,對駕駛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莫大的威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汽車三叉管焊接用夾持裝置,可快速可靠地對三叉管進行夾持定位,在焊接處留出足夠的加工空間,提高加工品質與效率。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汽車三叉管焊接用夾持裝置,汽車三叉管包括三通體和分別連通三通體兩端口的第一管體與第二管體,汽車三叉管焊接用夾持裝置包括底座、主支架、第一端部定位機構、第二端部定位機構、第三端部定位機構、三通體定位機構、第一管體定位機構、第二管體定位機構;主支架設在底座上,其從下往上設置安裝第三端部定位機構、三通體定位機構、第二管體定位機構與第二端部定位機構;第一端部定位機構設在底座上且位于主支架的外側;第一管體定位機構設在底座上且位于第一端部定位機構與第三端部定位機構之間;第三端部定位機構對三通體背離第一管體與第二管體的一端進行定位,三通體定位機構對三通體位于與第一管體和第二管體連接位置進行定位;第一管體的一端通過第一端部定位機構定位,其中部通過第一管體定位機構定位,其另一端與三通體連接;第二管體的一端通過第二端部定位機構定位,其中部通過第二管體定位機構定位,其另一端與三通體連接;三通體與第一管體、第二管體的連接處外置于三通體定位機構形成用于焊接的避空空間。
作為改進,第一管體背離三通體的一端外周徑向凸設有菱形連接塊,連接塊兩側均設有固定孔;第一端部定位機構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氣缸、第二氣缸、墊板、與第一氣缸的傳動軸配合的第一定位件、與第二氣缸的傳動軸配合的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上設有兩個同側伸出的與固定孔配合的定位銷;墊板上設有與固定孔位置關系對應的且與定位銷配合的墊板通孔,在兩個墊板通孔之間設有與第一管體的管徑配合的墊板管徑孔;第一支架設置在底座上,第一氣缸、第二氣缸和墊板設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一定位件背離定位銷的一端與第一氣缸的傳動軸固定,其定位銷對應墊板上的墊板通孔設置并通過第一氣缸帶動穿過并凸出墊板,第一管體的連接塊抵擋放置在墊板上且第一管體凸出連接塊的管徑端穿入墊板管徑孔中,定位銷凸出墊板插入連接塊的固定孔中,第二定位件的一端與第二氣缸,中部與第一支架樞接,其另一端分為兩個支點置于連接塊背離墊板的一側,通過第二氣缸的帶動第二定位件的兩個支點抵擋在連接塊的端面上對其進行固定。
作為改進,第一管體定位機構包括第二支架、第一管體限位架、第三氣缸、與第三氣缸的傳動軸配合的第三定位件;第一管體限位架固定在底座上,其上端為與第一管體外周配合的第一管體限位槽;第二支架固定在底座上,第三氣缸固定在第二支架上,第三定位件的一端與第三氣缸的傳動軸鉸接,其中部鉸接在第二支架上,其另一端設置在第一管體限位槽的外側,第一管體放置在第一管體限位槽中,并通過第三定位件背離第三氣缸的一端抵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景和汽配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景和汽配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67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