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屏Android POS系統的交互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96690.8 | 申請日: | 2016-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344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明(設計)人: | 曲德君;李進嶺;曹大軍;凌濤;劉錫禹;魏洪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新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L29/08;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徐樂慧;陳保勝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主機 云端服務器 多屏 無線網絡建立 有效性檢測 身份確認 無線網絡 驗證 握手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屏Android POS系統的交互方法,應用于Android平臺,包括有云端服務器,主機以及多個從機,主要包括以下步驟:主機通過無線網絡與云端服務器進行身份確認;所述主機與各從機通過無線網絡建立連接;所述各從機與所述主機執行握手步驟;所述主機獲得所述各從機的信息,執行所述各從機的云端服務器驗證步驟;所述主機與所述各從機執行連接有效性檢測步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屏Android POS系統的交互方法,主要用于基于Android平臺應用的收銀機、POS等商用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盡管通信技術的發展,在各個領域中各種終端都得到更新升級,但是基于Windows平臺的收銀機、POS機依然以傳統的方式使用,也就是主要由商戶端進行主導,與顧客之間的選擇和確認仍然采用口頭方式進行確認。在傳統POS以收銀為主的交互場景下,這種模式已經基本能夠滿足需求。但在現在各種移動互聯網業務如積分、券等越來越多的介入到線下流程中后,這種方式會導致店員和顧客的反復溝通次數增加,收銀效率下降,并且容易出現誤操作或者顧客反悔的情況。并且在選座、選房這種需要顧客進行仔細挑選的情況下,顧客希望對自己做出選擇前了解更多的信息,且顧客很難用語言描述清晰自己的需求和擴大選擇面,這就造成了對傳統方式出現了一些不滿,急于進一步改進。
而傳統的收銀機、POS機是采用windows原生的分屏顯示技術,可以做到收銀機的客屏和商屏顯示不同的內容分別供顧客和服務員觀看,但由于windows的局限,只有商屏可以觸摸操作,客屏無法觸摸操作。也就是無法實現店員和顧客的觸摸交互。近年來基于Android的商用終端逐漸興起。但Android原生只支持外接第二塊屏幕復制顯示第一塊屏幕,同時也不支持兩塊屏幕同時進行觸摸。
現有技術中,windows和android的雙屏顯示技術均采用視頻輸出技術(vga,hdmi,mini-dp,mhl等多種協議),這些技術中均只涵蓋實現雙復制顯示或雙異步顯示的控制協議,而并未涵蓋觸摸操作的輸入協議。因此業界尚無具備雙觸摸異步顯示能力的多屏Android POS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屏Android POS系統及其交互方法,基于Android平臺實現雙屏或多屏POS機實時異步顯示并可實時觸摸交互的方法,以解決原生Android POS機只支持外接顯示裝置進行屏幕復制顯示,并無法進行雙屏觸摸交互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屏Android POS系統的交互方法,應用于Android平臺,包括有云端服務器,主機以及多個從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主機通過無線網絡與云端服務器進行身份確認;
所述主機與各從機通過無線網絡建立連接;
所述各從機與所述主機執行握手步驟;
所述主機獲得所述各從機的信息,執行所述各從機的云端服務器驗證步驟;
所述主機與所述各從機執行連接有效性檢測步驟。
其中,所述的主機與云端服務器身份確認包括以下步驟:
用戶登錄所述的主機,云端服務器將設置的主機公鑰發送至所述的主機;
所述的主機利用所述公鑰加密用戶的請求參數發送至所述的云端服務器;
所述的云端服務器用設置好的私鑰解密收到的信息并進行對比,確認所述主機的身份。
其中,所述主機與各從機通過無線網絡建立連接包括以下步驟:
所述主機啟動網絡通訊功能,建立socket連接,設置所述主機為服務器端;
所述從機啟動網絡通訊功能,啟動socket連接,設置所述從機為客戶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新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新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669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APT攻擊告警方法和APT攻擊告警裝置
- 下一篇:車輛自動救援的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