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總線的故障定位、環路檢測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95298.1 | 申請日: | 201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342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H04L12/40;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廣友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祁獻民 |
| 地址: | 31005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總線 故障 定位 環路 檢測 方法 裝置 系統 設備 | ||
本發明的實施例公開一種基于總線的故障定位、環路檢測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涉及通信技術領域,能夠避免現有的任意線路發生故障會造成通信異常的問題。所述系統包括:主機和至少1個從機;主機的第一端口連接有第一總線,主機的第二端口連接有第二總線;每個從機的第一端口與第一總線相連,每個從機的第二端口與第二總線相連。所述故障定位方法包括:根據標記異常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確定第i個從機的第一總線路和第一支線路是否發生故障。所述環路檢測方法包括:主機通過第一總線向第一從機發送環路檢測報文的方式,確定所述第一從機對應的環路是否正常。所述裝置及設備上設有用于實現所述方法的相應模塊。本發明適用于環路故障定位操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總線的故障定位、環路檢測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
背景技術
一個主機(例如,微處理器)常需要與一定數量的第一從機(例如,部件和外圍設備)連接,但如果將各部件和每一種外圍設備都分別用一組線路與微處理器直接連接,那么連線將會錯綜復雜,甚至難以實現。為了簡化硬件電路設計、簡化系統結構,常用一組線路,配置以適當的接口電路,與各部件和外圍設備連接,這組共用的連接線路被稱為總線。
由于總線形式簡單、造價低廉,很多行業都采用總線形式。但是現有總線系統存在以下問題:
任意線路發生故障(斷路或短路)都會造成通信異常,特別是信號線相互短路會導致整個系統發生故障;如圖1所示的單總線,任意一處線路發生故障(斷路或短路)會造成通信故障;如圖2所示的單總線環路,任意一處線路短路都會造成整個系統通信故障。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總線的故障定位、環路檢測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以解決現有的任意線路發生故障會造成通信異常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總線的控制系統,包括:主機和至少1個從機;其中,
所述主機的第一端口連接有第一總線,所述主機的第二端口連接有第二總線;
每個從機的第一端口與所述第一總線相連,每個從機的第二端口與所述第二總線相連。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于總線的控制系統,主機的第一端口連接有第一總線,主機的第二端口連接有第二總線;每個從機的第一端口與所述第一總線相連,每個從機的第二端口與所述第二總線相連,這樣,基于雙總線(第一總線和第二總線)的主機和從機通過各自兩個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實現環路,任意一處的線路斷路、短路都不會影響整個系統工作,能夠實現防斷防短的功能,從而增強了系統的穩定性,能夠避免現有的任意線路發生故障會造成通信異常的問題。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應用所述基于總線的控制系統的故障定位方法,包括:
判斷各個從機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是否異常;
標記異常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根據標記異常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判斷第i個從機的第一端口是否異常;其中,1≤i≤N,N為從機的總數量;
若所述第i個從機的第一端口異常,則判斷所述第i個從機后的所有從機的第一端口是否異常,其中,若i=N,所述第N個從機后的所有從機的第一端口均正常;
若所述第i個從機后的所有從機的第一端口均異常,則確定所述第i個從機的第一總線路斷路,否則,確定所述第i個從機的第一支線路斷路;其中,所述第i個從機的第一支線路為第一總線上連接第i個從機的連接點到第i個從機第一端口之間的連線;若i>1,所述第i個從機的第一總線路為第一總線上連接第i個從機的連接點到第一總線上連接第i-1個從機的連接點之間的一段總線,若i=1,第1個從機的第一總線路為主機的第一端口到第一總線上連接第1個從機的連接點之間的一段總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52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