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電容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94728.8 | 申請日: | 201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314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明(設計)人: | 趙克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多木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G4/224 | 分類號: | H01G4/224;H01G4/236;H01G2/12;H01G2/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諾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王海鳳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普陀區真***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引腳 內芯 下端 電容器 新型電容器 橡膠端蓋 防護罩 電容器外殼表面 絕緣防腐層 負極引腳 金屬材質 肉眼觀看 性能參數 正極引腳 表面貼 敞口的 筒狀體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電容器,包括本體和引腳,所述本體包括外殼和內芯,所述外殼是下端具有敞口的金屬材質的筒狀體,所述外殼的表面貼有標識套貼,所述內芯置于所述外殼的筒內,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芯之間設有絕緣防腐層,所述內芯的下端設有橡膠端蓋,所述橡膠端蓋的下端設有防護罩,所述引腳包括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所述第一引腳的長度長于所述第二引腳的長度。本發明通過肉眼觀看引腳的長度就可分別出電容器的正極引腳和負極引腳,通過查看貼在電容器外殼表面的標識套貼,就可知道電容器的類型和性能參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容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電容器。
背景技術
電容器是由兩塊金屬電極之間夾一層絕緣電介質構成。當在兩金屬電極間加上電壓時,電極上就會存儲電荷,所以電容器是儲能元件。任何兩個彼此絕緣又相距很近的導體,組成一個電容器。電容器是電子設備中大量使用的電子元件之一,廣泛應用于電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濾波,調諧回路,能量轉換,控制等方面。電容器的種類有各種各樣,性能參數也各不相同,以前只能通過外表形狀來判斷電容器的種類,使得工作者很難分辨出不同的類型的電容器,更不知道其性能參數,外殼既容易被內芯腐蝕又容易被外界物質腐蝕,壽命短、易損壞,進而使電路不能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電容器,具備可輕易識別電容的正極引腳、負極引腳和其性能參數,耐腐蝕性好,實用性強,適用性強,解決了當前電容使用壽命短,易損壞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電容器,包括本體和引腳,所述本體包括外殼和內芯,所述外殼是下端具有敞口的金屬材質的筒狀體,所述外殼的表面貼有標識套貼,所述內芯置于所述外殼的筒內,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芯之間設有絕緣防腐層,所述內芯的下端設有橡膠端蓋,所述橡膠端蓋的下端設有防護罩,所述引腳包括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所述第一引腳的長度長于所述第二引腳的長度。
優選的,所述外殼表面涂有一層耐腐蝕絕緣漆。
優選的,所述標識套貼上面標注有該電容器的基本參數。
優選的,所述絕緣防腐層是由絕緣防腐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絕緣防腐層的厚度為10至15微米。
優選的,所述第一引腳為正極引腳或負極引腳。
優選的,所述內芯可以是各種電介質材質的。
優選的,所述防護罩由塑料材質制成。所述防護罩與外殼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通過內芯與外殼之間設有絕緣防腐層,外殼的表面涂有一層耐腐蝕絕緣漆,提高了電容器的使用壽命,使得電路能夠安穩正常的工作。
2、本發明通過設置第一引腳的長度長于第二引腳的長度來實現對電容正負極的區分,標識套貼更是將電容器的性能參數標注出來了,使得更易區分不同類型的電容器。
3、本發明通過設置防護罩,使得電容器橡膠端蓋損壞的時候,起到了阻擋了外流的內芯,對所在電路其他元件起到了保護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1-本體、2-內芯、3-絕緣防腐層、4-內芯、5-標識套貼、6-引腳、7-第一引腳、8-第二引腳、9-橡膠端蓋、10-防護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多木實業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多木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472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