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風洞試驗數據與CFD計算的無人機控制矩陣的修正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94028.9 | 申請日: | 201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500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F30/17 | 分類號: | G06F30/17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天科技專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龐靜 |
| 地址: | 10007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風洞試驗 數據 cfd 計算 無人機 控制 矩陣 修正 方法 | ||
一種基于風洞試驗數據與cfd計算的無人機控制矩陣的修正方法,由于飛行控制需要氣動設計提供一套可靠的控制矩陣,本發明通過提取非常規氣動布局的平面模型的風洞試驗數據,對設計點的動導數進行局部修正,有效的消除了非常規布局對傳統布局經驗公式的影響。與現有的控制矩陣提供方法相比,原有的方法是利用傳統的無人機工程設計方法研究的ab控制矩陣研究,主要是基于常規外形氣動布局設計多年總結的經驗得到的,對于非常規布局具有局限性,且與風洞試驗環節的脫節;本發明創造性的利用平面模型的風洞試驗的常規測力數據,對控制矩陣進行修正,為PID參數控制提供更為精確的控制矩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風洞試驗數據與CFD計算的無人機控制矩陣的修正方法,同時兼顧風洞實驗數據及CFD計算結果進行參考,能夠在工程上快速實現常規布局和非常規布局飛行控制矩陣的計算,主要在飛行器氣動設計過程中使用,屬于航空飛行器氣動設計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飛行器設計過程中,控制率的設計通常需要氣動協作部門提供,一旦飛行控制矩陣提供誤差較大,會導致設計周期的延長和設計的精度的下降。而飛行控制矩陣,主要是由氣動部門提供的,傳統的經驗公式的利用局限于常規的氣動布局,對于非常規布局及近似常規布局的外形計算上存在一定的誤差,且隨著未來氣動布局(基于氣動設計優化得到的外形)的發展誤差會越來越大。因此有必要在滿足工程設計精度和時間周期要求的基礎上,對傳統經驗公式進行必要的修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基于風洞試驗數據與CFD計算的無人機控制矩陣的修正方法,實現了無人機控制矩陣工程方法應用,可靠快速地實現了風洞試驗數據與CFD計算數據與傳統經驗公式,最大程度滿足飛行控制矩陣工程精度和周期要求。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基于風洞試驗數據與CFD計算的無人機控制矩陣的修正方法,步驟如下:
(1)根據無人機的外形參數構建數學模型,并進行CFD計算,得到無人機的氣動參數;
(2)判斷數學模型是否屬于常規氣動布局,若是進入步驟(3),若不是進入步驟(4);
(3)根據上述確定的數學模型,利用傳統的經驗公式計算控制矩陣,并用(1)中氣動參數中的CL,CD以及Cm結合傳統的經驗公式,對控制矩陣中的相應元素進行修正,得到新的控制矩陣,利用該控制矩陣調整無人機PID控制參數;所述CL為飛行器升力系數,CD飛行器阻力系數,Cm為飛行器俯仰力矩系數;
(4)根據上述確定的數學模型,選擇利用傳統的經驗公式或datcom計算控制矩陣;對基于步驟(1)中數學模型加工得到的模型進行風洞試驗,利用風洞試驗數據中的CLα,Cmα以及對控制矩陣中的相應元素進行修正,得到新的控制矩陣,利用該控制矩陣調整無人機PID控制參數;
所述CLα飛行器全機升力系數對迎角導數,Cmα飛行器全機俯仰力矩系數對迎角導數,因迎角變化引起的飛機升力系數導數,因迎角變化引起的飛機俯仰力矩系數導數。
當能夠獲取無人機的外場實驗數據時,利用外場實驗數據對(3)或(4)得到的控制矩陣進行修正,得到最終控制矩陣。
在步驟(1)中對建立的數學模型進行簡化,得到翼身融合體加尾翼的簡化數學模型。
對簡化的數學模型進行cfd計算,判斷升阻比、力矩特性、升力系數、阻力系數是否滿足設計指標,若滿足,則對簡化的數學模型繼續執行步驟(2);否則,重新對數學模型進行簡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402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