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虛擬票據轉移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93880.4 | 申請日: | 2014-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033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4 |
| 發明(設計)人: | 于小雨;吳毅;弓晨;張晉銘;王鵬飛;郜翼;樊澤明;黃斐;藍志勇;周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58 | 分類號: | H04L12/58;G06Q3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朱雅男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虛擬 票據 轉移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虛擬票據轉移方法及裝置,屬于移動網絡技術領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終端通過社交應用發起對目標物的支付請求,接收所述支付請求的支付結果;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支付結果,通過所述社交應用向目標服務器發送虛擬票據獲取請求,虛擬票據獲取請求用于獲取目標物的虛擬票據;第一終端接收所述目標服務器發送的虛擬票據;第一終端獲取第一用戶在所述社交應用的關系鏈中選取的至少一個第二用戶;第一終端通過所述社交應用將所述虛擬票據發送至至少一個第二終端。由于第一終端通過社交應用和用戶關系鏈實現了虛擬票據的轉移,所以對社交應用的功能進行了進一步地擴展,更好地提升了用戶粘度。
本申請為2014年11月24日提交中國專利局、申請號為201410681844.7、發明名稱為“社交應用中虛擬票據轉移方法及裝置”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在本申請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網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虛擬票據轉移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互聯網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社交應用受到了廣大用戶的青睞,其正在逐漸承擔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用戶不但可基于社交應用與好友進行言語上的溝通,還可以展示自己的生活片段。
一般而言,社交應用除了包括用戶展示平臺、即時通信等通用功能外,還擴展出了轉賬、打車、購物等多種附加功能,豐富了用戶的使用體驗。然而,上述附加功能大都還僅涉及到單一用戶的線上操作。因此,有必要在上述附加功能的基礎上,對社交應用的功能進行進一步擴展,使之滲透到用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將更多的支付類場景與社交應用相結合,可顯著提高用戶粘度,從而使得社交類在用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虛擬票據轉移方法及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虛擬票據轉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終端通過社交應用發起對目標物的支付請求,接收所述支付請求的支付結果;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支付結果,通過所述社交應用向目標服務器發送虛擬票據獲取請求,所述虛擬票據獲取請求用于獲取所述目標物的虛擬票據;
所述第一終端接收所述目標服務器發送的虛擬票據;
所述第一終端獲取第一用戶在所述社交應用的關系鏈中選取的至少一個第二用戶;
所述第一終端通過所述社交應用將所述虛擬票據發送至至少一個第二終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虛擬票據轉移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支付請求發起模塊,用于通過社交應用發起對目標物的支付請求;
支付結果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所述支付請求的支付結果;
票據獲取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支付結果,通過所述社交應用向目標服務器發送虛擬票據獲取請求,所述虛擬票據獲取請求用于獲取所述目標物的虛擬票據;
票據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目標服務器發送的虛擬票據;
用戶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第一用戶在所述社交應用的關系鏈中選取的至少一個第二用戶;
票據發送模塊,用于通過所述社交應用將所述虛擬票據發送至至少一個第二終端。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388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郵件發送、查看、查看控制方法及其設備
- 下一篇:一種文件擺渡裝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