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報文傳輸方法及混合接入網關有效
申請號: | 201611190799.0 | 申請日: | 2016-12-21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343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發明(設計)人: | 程劍;朱夏;喬乃強;宋良瑜;商紅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H04L12/801 | 分類號: | H04L12/801;H04L12/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長明;許偉群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報文 傳輸 方法 混合 接入 網關 | ||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報文傳輸方法及混合接入網關,混合接入網關接收網絡側設備發送的目的地為家庭網關的報文;在檢測到第一傳輸鏈路出現擁塞且第二傳輸鏈路未出現擁塞時,獲取第一傳輸鏈路的第一CIR及獲取第二傳輸鏈路的第二CIR,并且將該報文劃分為第一類報文和第二類報文,并將第一類報文通過第一傳輸鏈路傳輸,經第二類報文通過第二傳輸鏈路傳輸。這樣可以保證在第一傳輸鏈路出現擁塞而第二傳輸鏈路未出現擁塞時,將第一傳輸鏈路和第二傳輸鏈路混合接入混合接入網關,混合接入網關通過合理分配第二傳輸鏈路傳輸的報文,可以控制第一傳輸鏈路和第二傳輸鏈路的單向時延,避免出現由于排序緩存溢出而導致的丟包問題,大大提高了鏈路傳輸的傳輸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報文傳輸方法及混合接入網關。
背景技術
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目前絕大多數家庭網絡用戶通過運營商提供的固定帶寬網絡訪問互聯網(英文:Internet),早期的家庭網絡用戶在訪問互聯網時,一般采用數字用戶線路(英文: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接入技術,通過銅線將終端接入互聯網。由于光纖可以提供較大的接入帶寬,因此很多運營商逐步采用光纖代替銅線來將終端接入互聯網。但是,由于運營商在部署DSL接入技術時已經投入巨大資金,為了節約運營成本,很多運營商對一些如偏遠地區,還采用DSL接入技術。
然而,隨著各種互聯網業務的發展,尤其是視頻業務的不斷增加,DSL接入技術成為限制帶寬的瓶頸。理論情況下上,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英文:asymmetric digitalsubscriber line,ADSL)可以為用戶提供最高8Mbps的下行速率,超高速數字用戶線路(英文: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VDSL)可以提供最高55Mbps的下行速率。但VDSL實際還會受到銅線長度以及外界信號干擾的影響,實際上很難達到55Mbps的下行速率,典型的下行速率一般為20Mbps左右。
因此,為了突破DSL接入技術造成的帶寬瓶頸,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將DSL接入技術與無線長期演進(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LTE)接入技術綁定,使用戶將終端通過DSL和LTE接入到互聯網,以突破單純采用DSL接入互聯網時的帶寬瓶頸。然而,即使采用DSL接入技術和LTE接入技術綁定的方式接入互聯網時,并不能提供比單純采用DSL接入技術接入互聯網更大的帶寬。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用戶在采用DSL接入技術和LTE接入技術綁定的方式接入互聯網時,并不能提供比單純采用DSL接入技術接入互聯網更大的帶寬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報文傳輸方法及混合接入網關。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報文傳輸方法,包括:
混合接入網關接收網絡側設備發送的目的地為家庭網關的報文;所述家庭網關分別通過第一傳輸鏈路和第二傳輸鏈路與所述混合接入網關通信;
所述混合接入網關在檢測到所述第一傳輸鏈路出現擁塞且所述第二傳輸鏈路未出現擁塞時,獲取所述第一傳輸鏈路的第一承諾信息速率CIR及所述第二傳輸鏈路的第二CIR,其中,所述第一CIR為所述第一傳輸鏈路支持數據傳輸的第一預設傳輸速率,所述第二CIR為所述第二傳輸鏈路支持數據傳輸的第二預設傳輸速率;
所述混合接入網關根據所述第一CIR和所述第二CIR,將所述報文劃分為第一類報文和第二類報文,并將所述第一類報文通過所述第一傳輸鏈路傳輸,將所述第二類報文通過所述第二傳輸鏈路傳輸。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報文為所述混合接入網關單位時間內接收到的m比特報文;
所述混合接入網關根據所述第一CIR和所述第二CIR,將所述報文劃分為第一類報文和第二類報文,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網關根據所述第一CIR確定所述第一傳輸鏈路單位時間內最多允許通過的報文為p比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079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