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控制氣體排放的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90704.5 | 申請日: | 201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452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8 |
| 發明(設計)人: | 蒲萬錦;向勇;彭曉麗;賀永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國珈星際固態鋰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D1/02 | 分類號: | F17D1/02;F17D3/01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控制 氣體 排放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自動化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控制氣體排放的系統。本發明的一種智能控制氣體排放的系統,其用于排放密閉環境中的氣體,所述智能控制氣體排放的系統包括控制裝置和排氣裝置,所述排氣裝置通過第一管路與密閉環境連通,所述排氣裝置與控制裝置電性相連,所述第一管路上設置有壓力傳感器和第一電磁閥,壓力傳感器檢測第一管路中的不同時刻的壓力值并反饋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比較所述不同時刻壓力變化值是否大于一第一設定閾值,如果大于則開啟第一電磁閥連通該密閉環境與該排氣裝置。本發明的智能控制氣體排放的系統可以實現智能化控制,并且結構簡單,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對工作人員的損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動化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控制氣體排放的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氣體排放系統均是采用人工開啟排氣扇從密閉環境中抽取氣體,無法實現自動化控制,在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工業生產中已無法滿足生產需要。因此,現有的氣體排放系統無法實現智能化控制的問題已經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的氣體抽排系統無法實現智能化控制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控制氣體排放的系統。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是提供一種智能控制氣體排放的系統,其用于排放密閉環境中的氣體,所述智能控制氣體排放的系統包括控制裝置和排氣裝置,所述排氣裝置通過第一管路與密閉環境連通,所述排氣裝置與控制裝置電性相連,所述第一管路上設置有壓力傳感器和第一電磁閥,壓力傳感器檢測第一管路中的不同時刻的壓力值并反饋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比較所述不同時刻壓力變化值是否大于一第一設定閾值,如果大于則開啟第一電磁閥連通該密閉環境與該排氣裝置,所述第一管路上進一步設置有第二電磁閥,第一電磁閥與第二電磁閥分別設置在排氣裝置的兩側,第二電磁閥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所述智能控制氣體排放的系統進一步包括至少一條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在第一電磁閥靠近密閉環境的一側與第一管路連通,另一端在第二電磁閥遠離密閉環境的一側與第一管路連通,第二管路上設置有第三電磁閥,第三電磁閥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壓力傳感器實時檢測第一管路中的壓力值并反饋給控制裝置;或者壓力傳感器根據密閉環境中氣體產生的速度每間隔一段時間檢測第一管路中的壓力值并反饋給控制裝置。
優選地,所述控制裝置根據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第一管路中的壓力值來對應調節排氣裝置的轉速頻率。
優選地,所述第一設定閾值的范圍為10-500Pa。
優選地,所述控制裝置根據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第一管路中的壓力值來比較超過第一管路所能承受的壓力設定值時,控制裝置控制第三電磁閥開啟,第二管路和第一管路同時運行;或者當排氣裝置出現故障時,控制裝置控制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關閉,同時控制第三電磁閥開啟,第二管路作為備用管路開啟運行。
優選地,所述第一管路中進一步設置有氧氣感應器,所述氧氣感應器設置在第一電磁閥與密閉環境之間,所述氧氣感應器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以監測第一管路中的氧氣含量并及時反饋給控制裝置。
優選地,所述智能控制氣體排放的系統進一步包括第三管路和管路清洗裝置,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與管路清洗裝置連通,另一端與第一管路連通,所述第三管路上設置有第四電磁閥,第四電磁閥和管路清洗裝置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控制裝置根據氧氣感應器檢測到第一管路中的氧氣含量與一氧氣含量設定值來進行比較,當超過該氧氣含量設定值時,控制裝置控制第四電磁閥打開并控制管路清洗裝置向第三管路通入惰性氣體到第一管路中進行清洗。
優選地,所述第一管路進一步設置有第五電磁閥,所述第五電磁閥設置在密閉環境和第三管路與第一管路的連通處之間,第五電磁閥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當控制裝置根據氧氣感應器檢測到第一管路中的氧氣含量來進行比較,超過該氧氣含量設定值,從而打開第四電磁閥通過第三管路通入惰性氣體對第一管路進行清洗時,第五電磁閥處于關閉狀態;當第一管路中的氧氣含量沒有超過設定值,第五電磁閥處于開啟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國珈星際固態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國珈星際固態鋰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9070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