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斷裂帶共振微量氫氣地震預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88232.X | 申請日: | 201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269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吳青海;吳云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智能(廈門)傳感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1/00 | 分類號: | G01V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門市福建自***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斷裂帶 地震預測 微量氫氣 觀測井 訊號處理主機 氫氣 訊號線 共振 探頭 探測 地下土層 計算機連接 產物氫氣 檢測對象 輸出 發振體 觀測點 預測 地下水 保證 地震 計算機 檢測 觀察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斷裂帶共振微量氫氣地震預測系統,其組成包括:氫氣探測探頭、訊號線、訊號處理主機、觀測井、輸出計算機、跨越斷裂帶的地下土層,所述的觀測井設置在跨越斷裂帶的地下土層,所述的觀測井內內具有地下水,所述的氫氣探測探頭設置在觀測井頂部,所述的氫氣探測探頭通過訊號線與訊號處理主機連接,所述的訊號處理主機通過訊號線與輸出計算機連接。該斷裂帶共振微量氫氣地震預測系統解決檢測對象為發振體直接產物氫氣,保證預測準確無誤,使用最高質量的微量氫氣檢測儀器,保證可以觀察到地震從孕育至發震的全過程,使預測得到不斷的肯定,至發震為止,使用斷裂帶上至少三個觀測點可以達到聯合國地震預測三要素的要求以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斷裂帶共振微量氫氣地震預測系統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斷裂帶共振微量氫氣地震預測系統。
背景技術
至今為止,地震預測分為三類,第一類,地震已經發生,利用網絡比地震波比傳播更快的性能,從震中向周邊地區發出逃生的預警,逃生時間有數秒,最多不超過一分鐘,稱為地震預警系統,不屬于地震預測范疇。第二種先兆探測,利用一些地球物理性能變化,可以對地震爆發提供預測信息,但沒有發震時間,地點和烈度準確數據可供判斷。
這些些先兆探測準確性差,至今為止不能作為預測判斷,其主要原因是:
1、所觀測的先兆性能異常與實際地震爆發的關聯過于間接,如地電、次聲波、地下水、重力升,地面移動GDP定位,都是可能地震體傳遞給周邊媒介,間接產生的異常,很難作為地震發振,爆發的依據,包括動物異常,地震上方云彩異樣,上空紅外觀察異常等。
2、所有先兆異常多是定性,沒有數值依據,難以準確判斷。
3、所有前兆異常對于地震爆發點沒有可定位的數據。
4、先兆異常物性與地震爆發沒有地球物理的理論依據
5、對地震的高能物理性能有客觀認識,但檢測手段,過于復雜,須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用的訊息,導致不能達到實際可用(趙玉琳、錢林照法)。
以錢復業等著名地震專家創立的“潮汐力協振共振波(HRT)波,以及由曾雄飛研究員繼續加進地震結構爆破動力學理論基礎,和新型地震前兆儀的配合,發現地震共振包波包含有地震發震時間,震級和震中位置的三要素。他們使用中國地震局分布于中國大地的4臺PS100地電儀,和孫威先生研發的4臺地震先兆儀、和“共振包波譜識別“技術軟件,可以在大地上測得到共振波之6.8天后預測地震的發生。也就是近一周時間預測符合聯合國地震三要素的地震。”
該預測方法在地震預測領域,無疑是一種大的貢獻,他們肯定地震形成是在潮汐力的助推下,地振體發生共振,通過測量地球表面地電阻的共振波可以預測地震,揭示地震爆發的條件是獲得潮汐力能量不斷補充而形成共振是地震發震的必要條件,并可以通過儀器和軟件預測出來。
但該系統存在很大缺陷,(1)對發震地點沒有確切認定,沒有災害性地震基本發生于斷裂帶的地球物理機理,而是滿世界無目標去預測地震,(2)預測地震的物理性能,使用地電阻,與地震體的關聯是間接性,是因地球的機械密度變化引起的,(3)地電阻本身是一個隨季節變化,與地表濕度關系密切的物性,不是恒定量,其異常不可作為地震預測的準確依據,(4)使用儀器過于復雜,需用4臺地震前兆儀,來觀測布于全中國東南西北4個方位的地電阻儀PS100,以獲取共振波包,(5)需使用復雜的“共振色波譜識別技術”,從全球地表每天出現的大量共振波獲取想檢測的地震訊息,綜上所述,該法的使用性存在很大的困難,至今不為業內行政和各方地震預測界所接受,無法做為地震預測的手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智能(廈門)傳感器有限公司,未經智能(廈門)傳感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823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