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透過高反射隔熱膜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88231.5 | 申請日: | 201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537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6 |
| 發明(設計)人: | 楊揚;錢學君;李剛;甘治平;楊勇;姚婷婷;金克武;金良茂;王東;沈洪雪;湯永康;鮑田;蘇文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9/04 | 分類號: | B32B9/04;B32B33/00;B60J1/2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專利商標事務所34113 | 代理人: | 陳俊 |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透過 反射 隔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復合隔熱膜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高透過高反射隔熱膜。
背景技術
隔熱窗膜是對太陽光中的紅外光區具有選擇性反射、吸收及有效阻隔的薄膜材料,主要用于粘貼在汽車玻璃窗和建筑物門窗表面,起到隔熱節能的效果。由于無污染、方便貼裝、便于更換,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現在市場上雖已有多種隔熱膜,但是很難兼顧較高的透光性和良好的隔熱性能。《高透光高隔熱的磁控濺射膜》(公開號CN 202623428U)公開的薄膜包括PET層、銀層與ATO層;《一種多層復合隔熱膜及其制備方法》(公開號CN 103434208A)公開的薄膜包括氮化鈦層、金屬鍍層、二氧化硅層和抗刮層。上述現有技術均采用磁控濺射的方法制備隔熱膜,且包含金屬鍍層,制備成本高,金屬層易發生氧化、凝集、擴散的現象,從而造成膜的隔熱功能的下降,而且金屬鍍層也易產生手機信號屏蔽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具有高可見光透過率與高紅外反射率的多層光學復合隔熱膜。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高透過高反射隔熱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層疊的第一高折射率膜層、第一低折射率膜層、第二高折射率膜層、第二低折射率膜層、第三高折射率膜層、第三低折射率膜層、第四高折射率膜層、第四低折射率膜層、第五高折射率膜層與減反增透膜層;所述第一高折射率膜層、第二高折射率膜層、第三高折射率膜層、第四高折射率膜層與第五高折射率膜層的厚度為100~150nm,折射率為2.1~2.4;所述第一低折射率膜層、第二低折射率膜層、第三低折射率膜層與第四低折射率膜層的厚度為180~250nm,折射率為1.3~1.5nm;所述減反增透膜層厚度為150~500nm。
進一步的,所述減反增透膜層為單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單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粒徑為150nm,球壁厚為30nm。
進一步的,所有高折射率膜層采用氧化鈦膜、氧化鎢膜或硫化鋅膜。
進一步的,所有低折射率膜層采用氧化硅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低折射率不同的膜層依次交錯層疊形成紅外反射層,再復合減反增透層構成隔熱膜,所有膜層沒有采用任何金屬鍍層,有效的解決了手機信號屏蔽現象;九層介質構成的紅外反射層有效地提高了近紅外反射率,達到≥90%,利用單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作為減反增透層提高整體膜層的可見光透過率,達到≥85%。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高透過高反射隔熱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層疊的第一高折射率膜層1、第一低折射率膜層2、第二高折射率膜層3、第二低折射率膜層4、第三高折射率膜層5、第三低折射率膜層6、第四高折射率膜層7、第四低折射率膜層8、第五高折射率膜層9與減反增透膜層10;所述第一高折射率膜層1、第二高折射率膜層3、第三高折射率膜層5、第四高折射率膜層7與第五高折射率膜層9的厚度為100nm,折射率為2.1~2.4;第一低折射率膜層2、第二低折射率膜層4、第三低折射率膜層6與第四低折射率膜層8的厚度為180nm,折射率為1.3~1.5nm;減反增透膜層厚度為150nm。所有高折射率膜層采用氧化鈦膜、氧化鎢膜或硫化鋅膜;所有低折射率膜層采用氧化硅膜;減反增透膜層10優選為單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單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粒徑為150nm,球壁厚為30nm,單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可采用單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分散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鈦的溶膠中,再利用浸漬提拉法或者旋涂法制得,單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質量濃度小于1%。
經檢測本隔熱膜的可見光透過率為87%,近紅外光反射率為91%。
實施例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未經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823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