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寬帶遠程接入服務器業務下發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87079.9 | 申請日: | 2016-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034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曾文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華為數字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709 | 分類號: | H04L12/709;H04L12/729;H04L12/7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馮艷蓮 |
| 地址: | 10008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寬帶 遠程 接入 服務器 業務 下發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寬帶遠程接入服務器業務下發方法及裝置,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主備兩臺Master之間的鏈路或隧道擁塞的問題。主設備接收到終端設備上線時通過主LSP或備LSP發送的所述終端設備的設備信息,其中,所述終端設備通過所述備LSP發送的所述設備信息是通過主設備與備設備之間的第一鏈路轉發到主設備的;所述主設備檢測所述主設備上與所述第一鏈路連接的第一鏈路單板的使用率;當所述主設備檢測到所述第一鏈路單板的使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一設定閾值時,所述主設備通過所述主LSP進行業務下發,不使用所述第一鏈路進行業務下發。采用上述方案,減小了主備兩臺Master之間的鏈路或隧道的擁塞,提高業務下發的靈活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寬帶遠程接入服務器業務下發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網絡業務的飛速發展,在城域網或移動承載網的接入層中的網絡設備越來越多,組網也越來越多變,部署業務需要做各種復雜的規劃,進行繁瑣的協議配置,網絡運維成本也越來越高,現有技術中為了在不增加網絡設備投資的情況下降低運維成本,提出了虛擬接入(virtual access,VA)解決方案。所述虛擬接入解決方案將整個城域網或移動承載網的接入層虛擬化為一臺或少數幾臺設備(Master),在該方案中,Master又可以稱為匯聚提供者邊界路由器(Provider’s edge router,PE),是虛擬接入系統的控制節點,負責虛擬接入系統內部的隧道建立、業務下發和流量控制,并對連接虛擬接入系統的接入節點(Access Point,AP)進行管理,用戶在Master上配置和管理業務,降低了網絡運維成本;其中,所述AP可以看作是Master放在遠端的一個板卡,由Master自動發現并管理,AP接收Master下發的配置和轉發表項,對外提供業務外聯接口,每個AP連接多個終端設備,所述AP又可以稱為邊緣PE。
在現有技術中,虛擬接入系統的典型組網中有兩臺Master,如圖1所示,其中一臺為主Master,另一臺為備Master,AP與主Master之間的標簽交換路徑(Label SwitchedPath,LSP)鏈路為主LSP鏈路;AP與備Master之間的LSP鏈路為備LSP鏈路,兩臺Master之間有鏈路或隧道互通信息;當主備兩臺Master下掛多個AP時,每個AP都通過各自的備LSP鏈路與備Master連接,每個AP將與其連接的終端設備的設備信息通過與主Master連接的主LSP發送給主Master,主Master接收到所述設備信息后,根據所述設備信息給所述設備信息對應的終端設備下發寬帶業務網關(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業務,下發所述BNG業務時,需要經過主Master與AP之間的主LSP下發給該AP下連接的終端設備,和主備兩臺Master之間的鏈路或隧道下發業務給備Master,備Master分別通過與每個AP之間的備LSP鏈路將該業務轉發給對應的每個AP下連接的終端設備,通常情況下,每個AP的備LSP鏈路的帶寬之和遠大于主備兩臺Master之間的鏈路或隧道的帶寬,因此通過上述方案實現主Master發送業務給各個AP,會導致主備兩臺Master之間的鏈路或隧道容易產生擁塞。
綜上所述,在業務下發時,如何避免主備兩臺Master之間的鏈路或隧道擁塞,提高業務下發的靈活性,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寬帶遠程接入服務器業務下發方法及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主備兩臺Master之間的鏈路或隧道擁塞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華為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華為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707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