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供暖系統用熱計量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86766.9 | 申請日: | 2016-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048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6 | 
| 發明(設計)人: | 孫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明明 | 
| 主分類號: | G01K17/12 | 分類號: | G01K17/12;F24D19/10;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214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流量采集單元 無線溫度采集單元 熱計量裝置 系統裝置 集中器 串聯 公共信息網絡傳播系統 串聯式熱水供暖系統 電子顯示屏式顯示表 供熱采暖系統 計量控制單元 運行監控單元 出熱水管道 總進水管道 電信傳遞 電信連通 供暖系統 供熱單元 樓層建筑 熱水管道 設計結構 無線信息 運行監控 主體結構 組合裝配 電連通 供熱量 串接 跨接 墻體 采暖 計量 采集 樓房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多樓層建筑上下串聯供熱采暖系統的供熱量或采暖量采集并計量處理的系統裝置,即串聯式熱水供暖系統用熱計量裝置,其主體結構包括無線溫度采集單元、無線流量采集單元、熱量顯示單元、計量控制單元、集中器和運行監控單元,各單元之間經過公共信息網絡傳播系統電信傳遞并電信連通組合裝配成系統裝置,無線溫度采集單元跨接在每套樓房的進熱水管道和出熱水管道之間,無線流量采集單元串接在串聯供熱單元體的總進水管道中,熱量顯示單元采用電子顯示屏式顯示表,分別安裝在用戶的墻體上,與集中器無線信息電連通;其設計結構新穎,原理可靠,成本低,運行監控方便,精確度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多樓層建筑中上下串聯供熱采暖系統的供熱量或采暖量采集并計量處理的系統裝置,特別是一種供暖系統用熱計量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用于供熱計量的熱能表都是針對并聯式供熱用戶而設計生產的,即每戶安裝一只熱能表,在主供熱管段安裝一只總表,即可實現對小區的供熱計量。對于老式的串聯式熱水供熱用戶的用熱計量則不適用,因為有的用戶室內可能安裝有5個甚至6個暖氣片,當然如果每個用戶安裝5-6只熱能表也可實現用熱計量,但考慮到成本顯然不現實,而要改裝成并聯式供熱,成本會很高。串聯式供熱的管道安裝特點是頂樓至樓底每戶的同一位置的暖氣片都通過一根進水管上下串聯起來的,也即是說每家這一位置的暖氣片中的熱水流量是相同的,只是進水和出水口的溫度不同,而除去頂樓的進水溫度和底樓的出水溫度是獨立的外,其余溫度點都是上下層共用的,即頂樓的出水溫度是下一層的進水溫度,依此類推;因此只需把每戶的進出水溫度采集到,就可以用同一個流量來計算每戶同一位置暖氣片的累積用熱量。
據統計,目前全國大約有1.5億套供暖樓房,其中至少有五分之一,即3500萬套樓房采用串聯式熱水供暖。這些供暖樓房的用熱量采集和計算方式基本上是采用平均分配按供暖房間面積計量收費的,存在著許多矛盾的引發因素,特別是這種供暖方式不能對單獨的一套房子進行供熱控制,導致往往無人居住時也在供暖,造成浪費。現有的技術對串聯式供熱采暖系統的用熱量控制與計量還沒有有效的解決方式,已經采用的一些低技術含量的方式也難以實現自動化控制和及時計量、顯示的效果,且計量裝置安裝使用也不方便,成本造價比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串聯式供熱采暖系統用熱量計量和控制技術與設備存在的缺點,尋求一種采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和設備,應用單設無線通訊或公共信息傳播網絡,借助于無線傳送技術,組合裝配制成可用于已有的串聯式供熱采暖系統中采集和計量單戶用熱量并予以顯示的熱量計量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涉及的熱量采集和處理計量裝置的主體結構包括無線溫度采集單元、無線流量采集單元、熱量顯示單元、計量控制單元、集中器和運行監控單元,各單元之間經過公共信息網絡傳播系統電信傳遞并電信連通組合裝配成系統裝置;無線溫度采集單元跨接在每套樓房的進熱水管道和出熱水管道之間,借助于熱敏傳感器采集進熱水溫度和出熱水溫度;無線流量采集單元串接在串聯供熱單元體(上下各樓層組成)的總進水管道中,采集和計量該單元體的循環熱水流量;熱量顯示單元采用電子顯示屏式顯示表,分別安裝在每套樓房內的用戶方便處的墻體上,與集中器無線信息電連通;集中器、計量控制單元和運行監控單元集中安裝于一處并采用無線或有線電信息連通,集中器、計量控制單元和運行監控單元分別與無線溫度采集單元、熱量顯示單元、無線流量采集單元相關無線信息電連通并相互間傳遞與控制信息和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明明,未經劉明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676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