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規模集成的夏玉米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86340.3 | 申請日: | 2016-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768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余海兵;王日;王長進;崔子恒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34102 | 代理人: | 張建宏 |
| 地址: | 2331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規模 集成 玉米 種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玉米種植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夏玉米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玉米生產在我國糧食生產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目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措施中,合理密度、節水滴灌、隨水施肥、病蟲防治及田間管理受到高度關注,而實現高效、規模、集成的夏玉米種植,目前尚未受到足夠重視,對于玉米產量提高的潛力沒有充分的挖掘。目前夏玉米的種植方式主要采用單一品種,其特點是,生育期長,為追求高產,合理密植,主要由人工播種、管理、收獲,耗時、耗工。隨著糧食生產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已經成為今后發展的必然目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規模集成的夏玉米種植方法,該種植方法可提高夏玉米種植的生產率及產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高效規模集成的夏玉米種植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1)選種,選擇株高不同、抗性不同、熟期相近的兩種玉米雜交種,兩種玉米雜交種要求發芽率達95%、純度達97%、凈度達到98%以上;
(2)配備作業機械,配備播種施肥機、追肥機、中耕除草機、收粒機,所有作業機械的作業行距及一次操作的壟數要相同;
(3)機械整地,每隔4年深翻一次,其它年份免耕;
(4)播種及施肥,兩種不同株高的玉米雜交種交叉播種,且在播種的過程中施肥;
(5)追肥,在玉米生長至9-11葉期、拔節期分別追一次肥,每隔一行開溝追肥,追肥總量為150-200kg/hm2;
(6)中耕除草,在玉米拔節前期二至三次中耕除草,每次除草劑噴灑量不少300 kg/hm2,做到不重不漏;
(7)收獲,待兩個玉米品種籽粒含水率25%以下,進行采收,并同時對秸桿粉碎還田。
優選的,步驟(1)中,所選擇的兩種玉米雜交種為隆平206和迪卡517。
優選的,步驟(2)中,各作業機械的作業行距為60cm,一次操作為4壟。
以上方案中,選用兩種不同株高的玉米雜交種交叉機播,容易形成玉米冠層的層次性,在玉米生長發育過程中,由于株高的差異,致使不同玉米群體的根系、株高、葉片、冠層和株型等出現規律性的差異,形成一個個錯落有序的梯形群體,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和群體通風效果,以達到高產、優質、高效和低耗的目的;同時抗性不同玉米雜交種還有對病蟲害起隔離作用。所有作業機械的作業行距及一次操作的壟數的相同,可突破玉米收獲機械化的障礙,達到以玉米標準化種植促機收,以玉米機收促進玉米標準化種植。
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合理、可行,它賦予了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高效、規模、集成種植,以達到提高夏玉米種植的生產率及產量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
本實施例是在一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塊前茬為小麥,具體具有以下步驟:
(1)選種,選擇株高不同、抗性不同且熟期相近的兩種玉米雜交種,兩種雜交種的發芽率達到95%,純度達97%,凈度達到98%以上,兩個玉米雜交種分別選擇為隆平206和迪卡517,標準達到精量點播的要求。
(2)配備作業機械,配備播種機、追肥機、中耕除草機、收粒機,所有作業機械的作業行距及一次操作的壟數要相同;播種機為布谷牌4行播種施肥機, 追肥機采用手推式,中耕除草機采用4壟噴施農藥機械,收粒機采用雷諾四行玉米收粒、秸桿粉碎一體機,且它們的作業行距均為60cm。
(3)機械整地,小麥茬采用免耕,由于玉米是深耕性作物,所以每隔4年深耕一次。
(4)播種及施肥,進行隆平206和迪卡517交叉單粒播種,且在播種的過程中施肥,基肥采用史丹利N:P:K18:18:18,每畝施肥量為30公斤。
(5)追肥,在玉米生長至9-11葉期、拔節期分別追一次肥,每隔一行采用手扶追肥機械進行邊開溝邊追肥邊覆土,追肥采用尿素安慶石化N含量≥46%,追肥總量為150-200kg/hm2,兩次追肥的分配原則是,第一次占追肥總量的2/3,第二次占追肥總量的1/3。
(6)中耕除草,在玉米拔節前期三次中耕除草,每次除草劑噴灑量不少300 kg/hm2,做到不重不漏;具體的,到5葉期,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到7葉期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到11葉期進行第三次中耕除草,中耕的深度掌握先淺后深的原則,第一次以1-1.5寸為宜;第二、三次以2-4寸為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科技學院,未經安徽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634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茶樹的種植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生態種養循環鏈綜合種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