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納米伺服系統的自適應逆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84678.5 | 申請日: | 2016-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407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明(設計)人: | 閆鵬;張揚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3/04 | 分類號: | 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慶龍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納米 伺服系統 自適應 控制 方法 | ||
1.一種納米伺服系統的自適應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基于納米伺服系統的實驗數據獲得P-I遲滯模型;
S2、基于梯度自適應控制算法在線辨識所述P-I遲滯模型中的參數,并獲得參數已知的估計P-I遲滯模型;
S3、基于所述估計P-I遲滯模型獲得自適應逆控制器;以及
S4、基于所述自適應逆控制器,控制所述納米伺服系統;
其中,所述P-I遲滯模型H[x]的表達式為:
y(t)=H[x](t)=aT·P[x](t)+wT·Fr[x](t) (1)
其中,y(t)為P-I模型的輸出量;H[x](t)表示P-I模型的輸出;aT=(a1,a3,a5,…,am)為P-I模型的參數向量;am為第m個參數,m為奇正整數,由遲滯特性決定;P[x](t)T=(x(t),x3(t),x5(t),…,xm(t))為P-I模型中輸入電壓的函數向量;x(t)為t時刻的輸入電壓;wT=(w1,w2,…,wn)為P-I模型的權值向量;為P-I模型中play算子Fr的函數向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納米伺服系統的自適應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包括:
S1.1、構建納米伺服系統
通過計算機給定電壓信號,電壓信號經數據采集模塊dSPACE中的D/A轉換,發送至電壓放大模塊進行功率放大,將放大后的輸入電壓信號施加至壓電執行器,通過壓電執行器推動中心平臺運動,激光干涉儀讀取所述中心平臺的位移數據,將所述位移數據經數據采集模塊dSPACE存儲至計算機;
S1.2、構建P-I遲滯模型
基于所述位移數據和電壓信號進行圖形展示,根據所述圖形中的遲滯不對稱特性,建立P-I遲滯模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納米伺服系統的自適應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的梯度自適應控制算法包括:
S2.1、基于所述P-I遲滯模型建立估計P-I遲滯模型;
S2.2、給定所述P-I遲滯模型的閾值和play算子輸出量的初始值,并對納米伺服系統施加電壓信號,基于所述估計P-I遲滯模型,獲得估計的輸出量;
S2.3、基于所述估計的輸出量與實際的位移數據,獲得所述P-I遲滯模型的估計誤差;以及
S2.4、對所述估計誤差基于梯度自適應控制算法對所述P-I遲滯模型的參數進行辨識,獲得參數已知的估計P-I遲滯模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納米伺服系統的自適應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包括:
S3.1、基于所述參數已知的估計P-I遲滯模型,獲得其逆模型;以及
S3.2、將參考軌跡函數代替所述參數已知的估計P-I遲滯模型的輸出量,獲得自適應逆控制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4678.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手表式終端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整車異常功能檢查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