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神經網絡和證據理論的水污染事件智能決策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611184080.6 | 申請日: | 2016-12-20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94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4 |
發明(設計)人: | 倪建軍;邵曉琦;羅成名;范新南;詹萬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
主分類號: | G06F16/00 | 分類號: | G06F16/00;G06Q10/06;G06N3/02;G06N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神經網絡 證據 理論 水污染 事件 智能 決策 方法 | ||
1.基于神經網絡和證據理論的水污染事件智能決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采集待檢測水域的水體表面圖像,從中提取圖像特征參數,并對各類圖像特征參數進行歸一化;
步驟S2,基于各類圖像特征參數進行模糊推理,得到水污染事件類型的初步判斷;
步驟S3,根據水污染事件類型的初步判斷,調用相應的水質傳感器提取水質特征參數,并對各水質特征參數數值進行歸一化;
步驟S4,以圖像特征參數和水質特征參數作為輸入層,以水污染事件類型作為輸出層,建立徑向基函數神經網絡模型,并利用歷史數據樣本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和學習;
步驟S5,將提取的圖像特征參數以及水質特征參數輸入訓練好的神經網絡,并進行識別,計算各特征參數對應的基本概率分配BPA;
步驟S6,運用D-S證據理論合成規則將各特征參數的BPA進行融合,并據此融合BPA得到最終的水污染類型判斷結果;
步驟S7,將水污染類型與對應的水污染事件處理機制進行模糊匹配,獲得處理預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和證據理論的水污染事件智能決策方法,其特征是,設各類數據的采集范圍是xi~yi,i=1,2……N,N為圖像特征參數類別數,則對于數據的值zi,做如下處理,使其歸一化的統一量綱的特征參數Ai為:
Ai=1000zi/(yi-xi)。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和證據理論的水污染事件智能決策方法,其特征是,模糊推理采用Mamdani模糊推理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和證據理論的水污染事件智能決策方法,其特征是,設各水質傳感器儀表測量范圍是ai~bi,i為傳感器的編號i=1,2……K,K為傳感器數目,則對于該傳感器的測量值ci,做如下處理,使其歸一化的統一量綱的特征參數Ci:
Ci=1000ci/(ai-bi)。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和證據理論的水污染事件智能決策方法,其特征是,計算每個特征參數對應BPAn的公式是:
其中,n指第n個特征參數,1nK+N;K為傳感器數目,N為圖像可采集特征參數的數目,Wjn為特征參數對應水污染事件類型的連接權值。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經網絡和證據理論的水污染事件智能決策方法,其特征是,步驟S5中,得到最終的水污染類型判斷結果的具體過程為:選擇最終所有BPA中的最大值:
若BPAMAX大于等于設定值,則判斷出水污染的類型為該BPA所對應的類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未經河海大學常州校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408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