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關節軟骨下骨修復用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83811.5 | 申請日: | 2016-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016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葉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潤澤醫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27/40 | 分類號: | A61L27/40;A61L27/20;A61L27/12;A61L27/06;A61L27/04;A61L27/56;A61L27/5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弘旭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紅 |
| 地址: | 400042***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關節 軟骨 修復 支架 | ||
一種關節軟骨下骨修復用支架,自上而下由多孔鹽層和多孔金屬材料層構成,多孔金屬材料層為梯度多孔金屬材料層。該種結構的支架有效地實現了人工關節軟骨下骨仿生,使軟骨下骨能承受復雜、大的載荷,并具有良好的緩沖功能,實現了良好的力的傳遞,強度高于多孔非金屬支架,克服了單一孔隙的高孔隙率多孔金屬材料剛性不足的問題,多孔鹽層又有利于與軟骨層融合,該種支架還具有良好的滲流特性,其孔徑設計既有利于細胞、營養液遷移,又有助于維持關節內的液體具有適當的壓力;該種支架的孔徑、材料設計又有助于細胞的遷移、寄居、分化、增值,它是真正的關節軟骨下骨修復、再生支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假體,具體涉及一種關節軟骨下骨修復用支架。
背景技術
人體關節具有復雜的結構,軟骨下骨是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運動時關節承受較大的復雜載荷,當運動時,關節承受的載荷甚至達到人的體重的7-9倍以上,這對關節軟骨下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等嚴重創傷的發生率也在急速增加。在我國每年大約由于創傷引起的關節損傷大約影響數十萬人的生活,每年大約有10萬人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疾病及社會老齡化造成的關節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骨性關節炎等均可引起關節的損傷或缺損,由此造成關節軟骨下骨的損傷或缺損,臨床上單純關節軟骨損傷比較少見,更多的是伴隨軟骨下骨的病變,如骨軟骨炎病變引起的軟骨下骨的壞死,軟骨退變引起的軟骨下骨的硬化等。目前治療骨關節病所采用的人工全關節置換材料多為金屬、陶瓷、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硬質材料,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容易產生材料失效、老化等問題,造成磨損、松動而導致術后并發癥,使用年限短,且費用昂貴。為此,人們對關節軟骨下骨修復用支架開展了很多研究。
CN103127553A一種納米微米結構共存殼聚糖雙層支架的制備方法介紹的骨/軟骨修復支架的底層為三維微米殼聚糖支架,用于提供高孔隙率和力學強度,適合成骨細胞的生長,用于修復軟骨下骨。
CN101219069A用于骨軟骨修復的雙層復合支架公開了一種用于骨軟骨修復的雙層復合支架,模擬軟骨下骨層采用羥基磷灰石,磷酸三鈣,聚醚醚酮,聚乳酸-聚羥基乙酸共聚物,聚羥基乙酸,聚乳酸,蠶絲蛋白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模擬軟骨下骨層的厚度為2mm -20mm,該層的孔隙率為50%-75%,其孔徑為200μm -500μm。
CN102526809A一種用于骨軟骨缺損修復的支架及其制備方法,該支架由具有孔隙的軟骨層和具有孔隙的軟骨下骨層構成,所述軟骨層和軟骨下骨層緊密結合為一體,其中軟骨下骨層的材料為多孔鈦或多孔氧化鈦或多孔鈦合金。
Porous tantalum biocomposites for osteochondral defect repair(E.H.Mrosek et al. Bone Joint Res. 2016;5:403-411)介紹了用多孔鉭與自體骨膜復合進行了綿羊軟骨-軟骨下骨缺損的修復試驗。結果表明,該結構未能有效促進軟骨形成。
盡管人們開展了不少研究,但關節軟骨下骨修復用支架的結構仍不合理,未能有效地仿生人體關節,軟骨下骨用修復支架易于坍塌、損壞,其修復、再生效果不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再生效果好的關節軟骨下骨修復用支架。
本發明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關節軟骨下骨修復用支架,自上而下依次由多孔鹽層和多孔金屬材料層構成,所述多孔金屬材料層為梯度多孔金屬材料層。該種結構的材料有效地實現了人工關節軟骨下骨仿生,避免了單一非金屬材料強度不足的問題,并使軟骨下骨能承受復雜、大的載荷,其中的多孔結構可使營養液、細胞傳遞,多孔鹽層又有利于與軟骨層融合,促進人工關節修復。
進一步說,所述的關節軟骨下骨修復用支架,所述多孔鹽層為多孔無機鹽層或/和多孔有機鹽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潤澤醫藥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潤澤醫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381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