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外置耦合光柵諧振腔的高精度測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83700.4 | 申請日: | 2016-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548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3 |
| 發明(設計)人: | 郭龑強;姬玉林;彭春生;郭曉敏;李璞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11/00 | 分類號: | G01B11/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勇 |
| 地址: | 030024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外置 耦合 光柵 諧振腔 高精度 測量 裝置 | ||
1.一種基于外置耦合光柵諧振腔的高精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第一光纖(2)、光學光譜分析儀(3)、第二光纖(4)、納米錐形光學光纖(5)、外置耦合光柵(6);
其中,納米錐形光學光纖(5)的一端通過第一光纖(2)與光源(1)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光纖(4)與光學光譜分析儀(3)的輸入端連接;外置耦合光柵(6)水平鑲嵌于納米錐形光學光纖(5)的下側,且外置耦合光柵(6)的中心光腔對應于納米錐形光學光纖(5)的腰部中央;
所述外置耦合光柵(6)包括基底、第一外置耦合光柵(9)、第二外置耦合光柵(10)、第三外置耦合光柵(11)、第四外置耦合光柵(12)、第五外置耦合光柵(13);
其中,第一外置耦合光柵(9)、第二外置耦合光柵(10)、第三外置耦合光柵(11)、第四外置耦合光柵(12)、第五外置耦合光柵(13)由左向右依次排列于基底的上表面中央;
第一外置耦合光柵(9)為無缺陷的光柵;第二外置耦合光柵(10)、第三外置耦合光柵(11)、第四外置耦合光柵(12)、第五外置耦合光柵(13)均為有缺陷的光柵;
基底的長度(14)為15mm、寬度(15)為12mm、厚度(16)為2mm;
第一外置耦合光柵(9)的狹板寬度(17)為50nm、光柵周期(18)為330nm、支撐板寬度(19)為0.25mm、光柵長度(20)為1mm、凹槽寬度(21)為305nm、凹槽深度(22)為2μm、狹板數(23)為300;
第二外置耦合光柵(10)的狹板寬度(24)為50nm、光柵周期(25)為340nm、支撐板寬度(26)為0.25mm、光柵長度(27)為1mm、凹槽寬度(28)為510nm、凹槽深度(29)為2μm、左部狹板數(30)為75、右部狹板數(31)為75;
第三外置耦合光柵(11)的狹板寬度(32)為50nm、光柵周期(33)為300nm、支撐板寬度(34)為0.25mm、光柵長度(35)為1mm、凹槽寬度(36)為450nm、凹槽深度(37)為2μm、左部狹板數(38)為100、右部狹板數(39)為100;
第四外置耦合光柵(12)的狹板寬度(40)為50nm、光柵周期(41)為340nm、支撐板寬度(42)為0.25mm、光柵長度(43)為1mm、凹槽寬度(44)為510nm、凹槽深度(45)為2μm、左部狹板數(46)為125、右部狹板數(47)為125;
第五外置耦合光柵(13)的狹板寬度(48)為50nm、光柵周期(49)為320nm、支撐板寬度(50)為0.25mm、光柵長度(51)為1mm、凹槽寬度(52)為495nm、凹槽深度(53)為2μm、左部狹板數(54)為165、右部狹板數(55)為16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外置耦合光柵諧振腔的高精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為石英基底;所述第一外置耦合光柵(9)、第二外置耦合光柵(10)、第三外置耦合光柵(11)、第四外置耦合光柵(12)、第五外置耦合光柵(13)均為二氧化硅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理工大學,未經太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370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