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納米生物循環水處理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82541.6 | 申請日: | 2016-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8719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薛小虎;劉成柱;黃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綠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00 | 分類號: | C02F1/00;C02F1/28;C02F1/52;C02F3/34;C12N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趙海波 |
| 地址: | 21440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納米 生物 循環 水處理 | ||
本發明涉及納米生物循環水處理劑,原料質量配比為:海泡石纖維,10?20份;純硅藻,100?150份;火山巖炭,10?20份;凹凸棒,60?100份;沸石,6?10份;促生酶劑,10?20份;氫氧化鎂,0.02?0.07份;氧化鐵,0.02?0.07份;葡萄糖,30?50份;好氧菌劑50?80份;厭氧菌劑,20?30份;硝化菌劑,10?20份;反硝化菌劑,10?20份;聚磷菌劑,10?20份;水解酸化菌劑,10?20份;將按質量比例量取的各物料充分混合后包裝即為成品。可應用于各類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且對多種污染物質均有優良的降解及去除效果,降低污泥含水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循環處理劑。
背景技術
目前,世界各國用水量急劇增加、水資源危機日益嚴峻,同時各種環保法規(水污染防治法)相繼制定,而且越來越嚴格,因此促進了環保技術尤其是污水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水處理劑在水處理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水處理技術有生化法、物理法、物理化學法,并不斷有新工藝和技術投入市場,但都很難完全替代化學藥劑。因此,水處理劑和水處理設備被人們稱為水處理工業的兩個翅膀。
隨著我國制造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工業生產以及生活污水對天然水體造成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水體污染物成分也越來越復雜,包括多種有機污染物、重金屬元素、高濃度鹽類等等。雖然目前已有一些水處理劑投入使用,如混凝劑、助凝劑等,但單純依靠這些藥劑的投加已不能滿足現在的水處理要求,尤其是對于難脫穩膠體、氨氮、重金屬離子超標問題,其處理效果并不理想。同時,有些水處理劑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二次污染,增加水體中的有害成分。因此,研發一種高效率、應用范圍廣、環保、安全的污水處理劑十分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納米生物循環水處理劑,可循環使用,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無二次污染,降低污泥含水量。
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納米生物循環水處理劑,原料質量配比為:海泡石纖維,10-20份;純硅藻,100-150份;火山巖炭,10-20份;凹凸棒,60-100份;沸石,6-10份;促生酶劑,10-20份;氫氧化鎂,0.02-0.07份;氧化鐵,0.02-0.07份;葡萄糖,30-50份;好氧菌劑50-80份;厭氧菌劑,20-30份;硝化菌劑,10-20份;反硝化菌劑,10-20份;聚磷菌劑,10-20份;水解酸化菌劑,10-20份;將按質量比例量取的上述各物料充分混合后包裝即為成品。
本申請各原料配置的原理及作用
海泡石纖維、火山巖炭、凹凸棒、沸石等具有良好的吸附、過濾等性能,可有效去除水中濁度、色度、重金屬離子、有機物、油類及其它污染物質;純硅藻不僅具有很好的吸附、過濾性能,同時可促進污染物的絮凝、沉淀,并可有效改善污泥的性質,使水處理過程中形成的污泥具有很好的脫水性能,降低污泥的含水量,后續處理中不再需要額外添加污泥處理藥劑,減少后續污泥處理成本;氫氧化鎂和氧化鐵可增強絮凝沉淀功能;好氧菌、厭氧菌、水解酸化菌等通過微生物代謝作用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質,硝化菌、反硝化菌主要用于脫氮,聚磷菌主要用于除磷;葡萄糖為微生物代謝提供能量;促生酶劑用于促進微生物代謝作用。
海泡石纖維:海泡石成分>85%,粒度:250~300目,密度2~2.5g/cm3,CaO<1.5%,Fe2O3<0.03%;
純硅藻:SiO2≥88,真密度2.3g/cm3,松密度0.20~0.30 g/cm3,細度:100~500目;
火山巖炭;粒徑:1-2mm,密度0.75g/cm3;
凹凸棒:有效物質含量≥90%,粒度:100~200目,堆密度0.5±1g/cm3,含水量≤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綠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綠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254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