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治蘋果炭疽病的生物農藥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82364.1 | 申請日: | 2016-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98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胡凡營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凡營 |
| 主分類號: | A01N65/12 | 分類號: | A01N65/12;A01N37/32;A01P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300 山東省臨***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治 蘋果 炭疽病 生物農藥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治蘋果炭疽病的生物農藥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蘋果炭疽病又稱苦腐病、晚腐病,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危害果實,引起果實腐爛,影響果實產量和質量。黃淮及華北地區發生較重。蘋果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也危害枝條。果實發病,初期果面出現淡褐色圓形小斑點,逐漸擴大,軟腐下陷,腐爛果肉剖面呈圓錐狀向果心擴展。病斑表面逐漸出現黑色小點,隆起,排列成輪紋狀,潮濕時突破表皮涌出粉紅色黏稠液滴。最后全果腐爛,多數脫落,也有失水干縮成黑色僵果留于樹上。果實采收后,在包裝、運輸及貯藏過程中,如溫濕度條件適宜,帶菌果實陸續侵染發病,造成果實大量腐爛。枝干受害,多發生于老弱枝、病蟲枝及枯死枝。最初在表皮形成深褐色,不規則形病斑,逐漸擴大,隨后病部潰爛龜裂,木質部外露,病斑表面也產生黑色小粒點。嚴重時病部以上枝條全部枯死。目前防治多采用化學藥劑加以防治,但化學農藥使各種有害病菌產生了耐藥性,增加了防治難度,同時,對植物本身也產生了危害,并且,在蔬菜瓜果內有殘留,危害人們健康、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而植物源農藥作為生物合成農藥的一部分,雖然低毒、選擇性高、易降解,但是防效差。因此,本申請人在多年的實踐經驗中,不斷總結經驗,研制出一種低毒或無毒,防效顯著的適合現在農業需求的生物農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治蘋果炭疽病的生物農藥。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生物農藥是由組份A、組份B、表面活性劑、助溶劑復配制成;所述組份A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藥制成:地耳草320-360份、魚眼草300-360份、昏雞頭300-340份、翼首草200-260份。
優選的:地耳草340份、魚眼草330份、昏雞頭320份、翼首草230份。
配制方法:將原料按份配齊,粉碎后過60目篩,浸入適量95%的乙醇中,28℃下提取5d,然后振蕩提取(28℃、150r/rain)24h,過濾,收集濾液I;固體殘渣再加入適量95%的乙醇,28℃放置2d,振蕩提取(28℃、150r/rain)24h,過濾,收集濾液II。將中草藥的濾液I和Il合并,4℃冰箱中存放2d,過濾,濾液在40℃下旋轉蒸發至膏狀,用蒸餾水定容至0.8g/ml,即得組份A。
所述組份B為80%敵菌丹可濕性粉劑,所述組份A與組份B的復配重量比為3∶1。
所述表面活性劑為聚合羧酸鈉,助溶劑為乙酸乙酯,其加入量分別為本發明生物化學農藥重量的3%和4%。
方中:地耳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對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豬霍亂桿菌等具有抑殺作用;魚眼草清熱解毒、利濕祛瘀;昏雞頭清熱解毒、涼血散瘀、降血壓、殺蟲;翼首草清熱解毒、祛濕止痛、抗菌;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該生物農藥是由組份A、組份B、表面活性劑、助溶劑復配制成;組份A是由地耳草320g、魚眼草300g、昏雞頭300g、翼首草200g粉碎后過60目篩,浸入適量95%的乙醇中,28℃下提取5d,然后振蕩提取(28℃、150r/rain)24h,過濾,收集濾液I;固體殘渣再加入適量95%的乙醇,28℃放置2d,振蕩提取(28℃、150r/rain)24h,過濾,收集濾液Il;將中草藥的濾液I和II合并,4℃冰箱中存放2d過濾,濾液在40℃下旋轉蒸發至膏狀,用蒸餾水定容至0.8g/ml制成;組份B為80%敵菌丹可濕性粉劑,組份A與組份B的復配重量比為3∶1;表面活性劑為聚合羧酸鈉,助溶劑為乙酸乙酯,其加入量分別為本生物農藥重量的3%和4%。
具體實施方式二:該生物農藥是由組份A、組份B、表面活性劑、助溶劑復配制成;組份A由地耳草340g、魚眼草330g、昏雞頭320g、翼首草230g制成,制備方法同實施方式一。
具體實施方式三:該生物農藥是由組份A、組份B、表面活性劑、助溶劑復配制成;組份A由地耳草360g、魚眼草360g、昏雞頭340g、翼首草260g制成,制備方法同實施方式一。
配比抑菌試驗:
將按本發明實施方式一制成的生物農藥設為A組,組份A設為B組;組份B設為C組;清水組為CK。實驗結果如下表1所示。
通過以上實驗可知,當組份A與組份B按重量比4∶1復配時,抑菌效果最好,明顯好于B組、C組;說明A組中的各成分經過配伍后增效顯著。
兩藥劑混配后對黃瓜灰霉病菌的聯合毒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凡營,未經胡凡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23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