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汽車轉向過渡搖臂總成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182200.9 | 申請日: | 2016-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8571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于建蕾;張翔;王俊偉;王定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7/20 | 分類號: | B62D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懷勤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轉向 過渡 搖臂 總成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轉向過渡搖臂總成,包括搖臂支架安裝板、轉向搖臂、軸承座圈、鎖緊螺母、密封圈、內側圓錐滾子軸承、搖臂軸、外側圓錐滾子軸承及連接管;搖臂軸固定于搖臂軸支架安裝板上,轉向搖臂的上端設置有軸承孔,連接管與轉向搖臂軸固定連接,內側圓錐滾子軸承設置于連接管內;外側圓錐滾子軸承設置于軸承孔內;軸承座圈、密封圈、連接管及轉向搖臂均套于搖臂軸上后,由鎖緊螺母與搖臂軸的外螺紋螺紋連接。本技術方案的搖臂支架采用成型板材或者圓管或圓棒,與現(xiàn)有技術的方案相比不存在制造缺陷;搖臂支架安裝板與搖臂軸為焊接連接,不會產生配合間隙;采用圓錐滾子軸承,所有的摩擦均在軸承內部,不會對工件造成任何磨損。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轉向系統(tǒng)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汽車轉向過渡搖臂總成。
背景技術
目前雙前橋轉向過渡搖臂支架總成的結構如圖1所示,搖臂固定支架1為鑄造成型,材料QT450,由六個螺栓孔,搖臂軸2為鍛造件,材料40Cr,兩個墊片3分別位于搖臂4的兩端,襯套5壓入搖臂孔內,墊塊6位于槽型螺母7和墊片之間。該結構的特點是搖臂支架為鑄鐵件,和搖臂軸是分離式。
搖臂支架和搖臂軸作為組合件使用,支架為鑄造件,搖臂軸為鍛造件。搖臂支架為鑄造件,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縮孔、縮松等缺陷,可靠性差;且由于鑄造件笨重,搖臂支架和搖臂軸重量大,且鑄造件一旦模具定型,改動局限性大;搖臂支架和搖臂軸為間隙配合,使用過程中搖臂軸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晃動,造成輪胎過度磨損等故障,影響轉向系統(tǒng)整體性能;軸承為襯套,襯套直接與搖臂軸接觸、摩擦,潤滑不好時,磨損速度快,導致間隙增大,影響轉向系統(tǒng)整體性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轉向過渡搖臂總成,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搖臂支架與搖臂軸之間可靠性差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汽車轉向過渡搖臂總成,包括搖臂支架安裝板、轉向搖臂、軸承座圈、鎖緊螺母、密封圈、內側圓錐滾子軸承、搖臂軸、外側圓錐滾子軸承及連接管;
所述搖臂支架安裝板上設置有安裝孔及搖臂軸安裝孔;
所述搖臂軸的內側端固定于所述搖臂軸安裝孔內,所述搖臂軸的外側端設置有外螺紋;
所述轉向搖臂的上端設置有軸承孔,所述連接管的一端與所述搖臂軸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管的內腔與所述軸承孔連通;所述內側圓錐滾子軸承設置于所述連接管內;所述外側圓錐滾子軸承設置于所述軸承孔內;
所述軸承座圈、所述密封圈、安裝有所述內側圓錐滾子軸承的連接管及安裝有外側圓錐滾子軸承的轉向搖臂均套于所述搖臂軸上后,由所述鎖緊螺母與所述搖臂軸的外螺紋螺紋連接。
所述搖臂軸的內側端設置有倒角,所述搖臂軸的內側端固定于所述搖臂軸安裝孔內后,所述搖臂軸的內側端面與所述搖臂支架安裝板的內表面之間形成環(huán)形凹坑,在所述環(huán)形凹坑內填充有焊接材料。
在所述外側圓錐滾子軸承與所述鎖緊螺母之間還設置有O形圈。
所述軸承孔的外側設置有內徑擴大的沉頭孔,在所述沉頭孔的側壁上設置有一圈卡槽,球杯形黃油蓋卡接與所述卡槽內,在所述球杯形黃油蓋外側的所述卡槽內設置有鎖圈。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術方案的搖臂支架采用成型板材或者圓管或圓棒,與現(xiàn)有技術的方案相比不存在制造缺陷;搖臂支架安裝板與搖臂軸為焊接連接,不會產生配合間隙;采用圓錐滾子軸承,所有的摩擦均在軸承內部,不會對工件造成任何磨損。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過渡搖臂支架總成分解圖;
圖2為本發(fā)明過渡搖臂總成剖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過渡搖臂總成側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220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