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加熱系統、炊具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80927.3 | 申請日: | 2016-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013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6 |
| 發明(設計)人: | 金松;吳碧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金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J36/24 | 分類號: | A47J36/24;A47J2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54001 貴州省銅仁地區玉***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熱系統 炊具 到位檢測 控制電路 聯網控制 靈活 應用 | ||
加熱系統,包括控制電路;還包括到位檢測模塊。炊具,具有前述的技術方案。本發明成本低廉、應用靈活、使用方便、能夠實現聯網控制、安全可靠。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氣家電領域,具體涉及加熱系統、炊具。
技術背景
電飯煲又稱作電鍋、電飯鍋。是利用電能轉變為內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潔衛生,還具有對食品進行蒸、煮、燉、煨等多種操作功能。常見的電飯鍋分為保溫自動式、定時保溫式以及新型的微電腦控制式三類。現在已經成為日常家用電器,電飯煲的發明縮減了很多家庭花費在煮飯上的時間。現有的電飯煲的安全性、智能性、使用壽命存在改進空間。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加熱系統、炊具,具體解決方案具有如下技術內容。
1. 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
包括控制電路;
還包括到位檢測模塊;
控制電路包括第一號輸入點(INT1)、第二號輸入點(INT2)、第一號安全開關(SN1)、第二號安全開關(SN2)、第十一號二極管(D11)、跳線(K1)、輸出接口(P2’)、控制電源點(OP)、地點(GND)、鍋身加熱模塊、電源模塊、按鍵輸入模塊、LED指示模塊、控制單元、無線通信模塊;
控制電路中:第一號安全開關(SN1)的第一端與第一號輸入點(INT1)相連;
控制電路中:第二號安全開關(SN2)的第一端與第二號輸入點(INT2)相連;
控制電路的控制單元包括微控制器(AU2)、第七號電容(C7)、第十號電容(C10)、第十一號電容(C11);
控制電路的控制單元中:第十號電容(C10)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十一號電容(C1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電路的控制單元中:第十號電容(C10)與第十一號電容(C11)相連;控制電路的控制單元中:第七號電容(C7)的一端與微控制器(AU2)的一個IO腳相連,第七號電容(C7)的另一端與微控制器(AU2)的接地腳相連;
控制電路中:控制單元的微控制器(AU2)的接地腳與地點(GND)相連,
控制電路中:控制單元的微控制器(AU2)的電源腳與控制電源點(OP)相連;
控制電路中:控制單元的第十號電容(C10)的第一端與控制電源點(OP)相連,控制單元的第十號電容(C10)的第二端與地點(GND)相連;
控制電路的鍋身加熱模塊包括鍋身溫度開關(S1)、第一號電阻(R1)、第二號電阻(R2)、第四號電阻(R4)、第八號電阻(R8)、第九號電阻(R9)、第一號電容(C1)、第一號二極管(D1)、第十一號二極管(D11)、第一號可控硅(KQ1)、第一號光耦合器(AU1);
控制電路的鍋身加熱模塊中:鍋身溫度開關(S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電路的鍋身加熱模塊中:第二號安全開關(SN2)的第二端與第一號可控硅(KQ1)的陽極相連;
控制電路的鍋身加熱模塊中:第一號可控硅(KQ1)具有陽極、陰極、可控極;
控制電路的鍋身加熱模塊中:第一號可控硅(KQ1)的作用是開關,第一號可控硅(KQ1)的陰極與鍋身溫度開關(S1)相連;
控制電路的鍋身加熱模塊中:第八號電阻(R8)與第一號電容(C1)串聯;
控制電路的鍋身加熱模塊中:第一號電容(C1)的一端與第一號可控硅(KQ1)的陰極相連;
控制電路的鍋身加熱模塊中:第八號電阻(R8)的一端與第一號可控硅(KQ1)的陽極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金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貴州金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092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