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蘆筍套種馬鈴薯的栽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80500.3 | 申請日: | 2016-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80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胡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黔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02 | 分類號: | A01G1/02;A01G1/00 |
| 代理公司: | 遵義浩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2112 | 代理人: | 張利秋 |
| 地址: | 561000 貴州***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蘆筍 套種 馬鈴薯 栽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蘆筍套種馬鈴薯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蘆筍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的嫩莖,是一種高檔而名貴的蔬菜,被譽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歐美營養學者和素食人士視它為健康食品。蘆筍對溫度的適應性很強,既耐寒,又耐熱,從亞寒帶至亞熱帶均能栽培。但最適于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的溫帶栽培。在高寒地帶,氣溫-33℃,凍土層厚度達1米時,仍可安全越冬,產量雖低,但質量較好。蘆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種植可以收獲10年以上,在貴州,在春季3月中旬到四月初,地溫穩定在10-12℃左右時,開始出筍,采筍期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上中旬結束。5月中下旬開始留母莖進入營養生長期,直到11下旬地上部分逐漸發黃枯死,地下部分也逐漸停止生長,越冬休眠期長達四個月。這個期間土地相當于被閑置,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可在采筍冬眠期內套種一些可越冬其收獲期短的作物,如白菜、土豆等。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同時能很好保證產質量的蘆筍套種馬鈴薯的栽培方法。
一種蘆筍套種馬鈴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整地施肥;選背風向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在土層上撒施2-3cm厚的牛羊糞便,晾曬1-2天后,翻挖土層,翻挖深度為25-30cm,然后按1.6-1.8m的行距挖定植溝,溝深55cm、溝上寬45cm、下寬55cm;接著在溝底填上12-15cm厚的底肥,然后再回填表土10-12cm;
(2)定植蘆筍筍苗;將筍苗放入溝內,大壯苗每穴一株,弱小苗每穴兩株.將根系伸向四周,芽眼順溝朝同一方向,排成直線,便于管理培土和采收,一手扶住苗身,先蓋少量土并壓實,然后再蓋細土4~5厘米,澆透水,水滲下后的再提土成壟, 壟寬55-65cm,高20-25cm,相鄰兩壟的間距為1.0-1.3m,移栽后3~4天及時查苗補栽,防止缺苗;
(3)蘆筍定植后的管理;蘆筍定植后15天進行一次中耕除草,疏松土壤,通氣保墑,土壤水分保持60%~70%,過旱應適量澆水,雨季應挖排澇溝,防止存水爛根;
(4)二次整地施肥;在蘆筍定植后的第二年以及之后的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進行馬鈴薯的套種,套種馬鈴薯前,先剪除蘆筍的枯萎枝干或過密枝干,然后將兩壟間的走道中央的地塊深翻15-20cm,翻挖寬度為60-65cm,在晾曬1-2天后再在走道中央提土成壟,壟底寬65cm,壟面寬55cm,壟高20cm,接著在壟上間隔12-15cm,開挖兩行深20-25cm下寬,溝底施入8-10cm厚的底肥,在回填表土2-5cm;
(5)馬鈴薯的種薯選擇及催芽;選取質量在40-50g,外表平滑無傷的馬鈴薯作為種薯,在播種前40天放入陽光充足,溫度適宜的塑料大棚內,鋪2-3層并經常翻動,保證每個種薯都充分接觸到陽光,待芽長到1.6-1.8cm并出現幼根時即可播種;
(6)播種覆膜;選擇在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將催芽完成的種薯進行播種,每壟2行,行距25-28cm,株距20-25cm,播好種后在覆土與壟面齊平,然后在壟上方覆膜;
(7)田間管理;在馬鈴薯播種后約15-18天,在地膜上覆土3-5cm,避免地膜表面溫度過高而燙苗,同時,覆土后幼苗可以自然頂出,不用人工放苗;在馬鈴薯發棵期、開花期、膨大期、淀粉積累期各灌水1次,做到灌水不漫壟,結合灌水注意中耕除草;全生育期灌水量控制在180-220立方米;
(8)采收;蘆筍定植后的第二年四到五月份可少量采收,之后每年四到五月份則可大量采收;馬鈴薯種植后在第二年而到三月份幾個采收。
進一步的,步驟(1)所述的底肥由粉煤灰、豬糞、沼肥、田間土按(4-7):(2-5):(2-5):(6-9)的比例混合制得。優選方案為底肥由粉煤灰、豬糞、沼肥、田間土按5:3:3:8的比例混合制得。
進一步的,步驟(4)所述的底肥由粉煤灰、豬糞、沼肥、田間土按(3-8):(3-6):(1-3):(5-9)的比例混合制得。優選方案為底肥由粉煤灰、豬糞、沼肥、田間土按5:3:2:5的比例混合制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黔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貴州黔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05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