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升阻比可變尾翼的賽車空氣動力學套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80342.1 | 申請日: | 2016-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12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文龍;李巍華;李偉健;鄭曉;張華才;毛楚文;陳俊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35/00 | 分類號: | B62D3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1458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升 可變 尾翼 賽車 空氣動力學 套件 | ||
1.一種高升阻比可變尾翼的賽車空氣動力學套件,包括前翼,尾翼和可變尾翼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翼包括一塊前翼主翼(8),對稱設置的兩塊外襟翼(9),對稱地位于兩塊外襟翼(9)內側的兩套內襟翼組,每套內襟翼組均包括前后設置的第一內襟翼(10)和第二內襟翼(11)及連接于第一內襟翼(10)和第二內襟翼(11)兩端的第二端板(13)和第三端板(14),外襟翼(9)及第二內襟翼(11)后沿上設有格尼襟翼(6),所述前翼主翼(8)及外襟翼(9)連接設置在兩塊第一端板(12)之間,各端板切割為弧形邊沿;
所述尾翼包括兩塊大端板(7)、固定設置在兩塊大端板(7)之間的尾翼主翼(1)、第一減速翼(4)和第二減速翼(5)、活動設置在兩塊大端板(7)之間的第一襟翼(2)和第二襟翼(3),所述尾翼主翼(1)位于最前端,所述第一襟翼(2)位于尾翼主翼(1)翼梢末端,并且和主翼(1)翼梢末端有一小部分重疊和一定的間隙,所述第二襟翼(3)與第一襟翼(2)在第一襟翼(2)的翼梢末端有小部分的重疊與間隙,且第二襟翼(3)后沿設有格尼襟翼(6);所述第一減速翼(4)位于尾翼主翼(1)正上方,所述第二減速翼(5)位于第一減速翼(4)翼梢末端;
所述可變尾翼系統與第一襟翼(2)、第二襟翼(3)驅動連接,用于調節各襟翼工作狀態;
所述的可變尾翼系統包括舵機(17)、連桿(19)、搖臂(18)和襟翼軸(16),第一襟翼(2)、第二襟翼(3)分別與一根襟翼軸(16)固定連接,每根襟翼軸(16)及所述舵機(17)的輸出端均連接有一根搖臂(18),各搖臂(18)之間通過連桿(19)依次活動連接;
所述尾翼主翼(1)的攻角為3-5°,第一襟翼(2)的最大攻角為28°、第二襟翼(3)的最大攻角為5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升阻比可變尾翼的賽車空氣動力學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減速翼(4)位于尾翼主翼(1)正上方170-230mm處,其攻角為0°,所述第二減速翼(5)的攻角為25-3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升阻比可變尾翼的賽車空氣動力學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尼襟翼的長度為所在翼片弦長的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升阻比可變尾翼的賽車空氣動力學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翼主翼(1)、第一襟翼(2)、第二襟翼(3)內分別設置有翼端安裝件(15),所述翼端安裝件(15)的外形與所在翼型的形狀一樣,尺寸比所在翼型的尺寸縮小1%~2%,所述翼端安裝件(15)與所在翼型的間隙設有填充物。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升阻比可變尾翼的賽車空氣動力學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端安裝件(15)上設置有減少自重的挖空部。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升阻比可變尾翼的賽車空氣動力學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襟翼軸(16)與所述翼端安裝件(15)固定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升阻比可變尾翼的賽車空氣動力學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物為膠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升阻比可變尾翼的賽車空氣動力學套件,其特征在于:在距離所述大端板(7)上沿8-12cm處設置有百葉窗(20),后下方設置有切槽(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8034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音箱
- 下一篇:一種基于空氣動力學的客車防側翻裝置及其工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