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織錦巴非蛤苗種的海區中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78557.X | 申請日: | 2016-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91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海娟;陳瑞芳;聶振平;童潼;劉旭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54 | 分類號: | A01K61/54 |
| 代理公司: | 北海市佳旺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5115 | 代理人: | 黃建中 |
| 地址: | 536000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織錦 巴非蛤 苗種 海區 方法 | ||
1.織錦巴非蛤苗種的海區中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中培前準備:選擇風浪小,餌料生物豐富的內灣海域投放中培用浮排,由纜繩固定在所靠山體木樁上,浮排由直徑8-12厘米的圓條狀木質或竹質材料和圓柱形的大泡沫捆綁連接制成以增加浮排的浮力,圓條狀木質材料或竹質材料間距25-35厘米,浮排用于懸掛中培筐,中培筐由塑料材料制備,長方體,長寬高為50*40*30厘米,上部有蓋,為放射柵欄狀,底部和側壁2/3為密封狀,側面上部1/3為柵欄狀,柵欄之間的間隔距離是5-10毫米,在中培筐底層鋪放5-10厘米厚粒徑在2-3.5毫米的粗海砂,在粗海砂的上面再鋪放3-5厘米厚粒徑1-1.5毫米的細海砂;
(2)苗種選擇與運輸:按織錦巴非蛤繁殖季節,每年的3-5月和9-11月為其室內育苗的最佳時期,育苗條件相對較好,能夠很好的保證苗種的數量和質量,織錦巴非蛤苗種選擇殼緣完整、大小整齊、噴射水柱有力、雜質少、斧足伸縮活潑、潛鉆迅速、表面織紋明顯的人工苗,規格為1-3毫米;苗種的運輸用網袋干運或雙層塑膠袋充氧打包運輸, 雙層塑膠袋中放苗密度為5000-20000粒/袋,在氣溫高于26℃或運輸時間超過6 小時應在打包箱加放冰塊降溫,使苗種在整個運輸過程中處于24-26℃環境溫度下,整個運輸過程不能超過24小時;
(3)苗種投放:根據實際投放情況,如中培筐數量、投放密度、人工投放能力等確定投放苗種數量,苗種投放要求快、穩、均,務必保證苗種的活力,中培筐表層帶水,將織錦巴非蛤苗種均勻的播撒在中培筐中沙粒的表面,放置3-5分鐘,觀察其鉆沙情況,待其鉆沙完成,將蓋子固定,并將中培筐用繩索懸吊于浮排并放入水中,最初投放的苗種規格為殼長1-3毫米,投放密度是1500-2000粒/筐,中培筐的間隔距離是20-30厘米 ;當稚貝培育到殼長0.5-0.8厘米,進行分苗稀疏處理,密度控制在500-1000粒/筐,繼續培育;
(4)中培管理措施:培育期內每天監測天氣情況、海區生物變化情況、海水溫度及鹽度,海水溫度范圍為10-30℃,鹽度范圍為19-33‰,當遇到海水鹽度變化過大或赤潮以及海區自然環境、氣候的變化過于劇烈時,及時將浮排整體轉移至安全的環境,定期檢查中培筐內敵害生物、淤泥沉積和稚貝生長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清除敵害生物,人工清洗中培筐,去除沙粒表面淤泥,稚貝生長速度明顯較低的中培筐進行位置調整,選擇餌料和生長環境更加適宜的地點繼續培育;
(5)中貝育成:織錦巴非蛤在中培筐內經過3-5個月的海區吊養,殼長達到2-3厘米,即可采收,選擇天氣晴朗、無風、無強烈陽光的早上和黃昏進行中貝采收,采收時把中培筐整體提筐起捕,用網孔1*1厘米的膠絲網袋過沙收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78557.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蝦夷扇貝海底吊耳養殖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中國蛤蜊人工育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