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有效
申請號: | 201611178276.4 | 申請日: | 2016-12-19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261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發明(設計)人: | 闞長賓;楊進;劉鶴;周易霖;宋洪星;徐曉東;高懷璽;于曉聰;周建良;杜新軍;張瑩;周明強;尹燦;劉二平;王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1V1/38 | 分類號: | G01V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輝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深水 地質災害 模擬 系統 | ||
本申請提供一種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該系統包括:預選的室外實驗場地,依次設置有第一模擬地層、含淺層氣模擬地層、含砂模擬地層、含淺層流模擬地層、第二模擬地層;信號發射器,位于預選的室外實驗場地中靠近第二模擬地層的一端;信號接收器,位于預選的室外實驗場地中靠近第一模擬地層的一端;信號發射與接收控制系統;第一預埋注入管線,一端位于含淺層流模擬地層,另一端連接增壓泵;第二預埋注入管線,一端位于含淺層氣模擬地層,另一端連接增壓氣泵;含淺層氣模擬地層和含淺層流模擬地層邊界處設置有致密泥質封存裝置。利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提高模擬出的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與實際深水淺層地質災害吻合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氣勘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陸上未勘探的領域越來越少,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已成為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競爭的一個熱點領域。深水淺層領域是未來油氣勘探開發的發展方向,但深水淺層的地質環境復雜,深水淺層勘探作業中面臨淺層流、淺層氣等地質災害的考驗。
淺層流和淺層氣在深水淺層勘探作業中具有多發性,若對淺層流和淺層氣地質災害認識不夠則可導致井眼內產生強烈砂水汆流、井口頭失去依托支撐、井筒錯斷、井口塌陷或井口丟失等嚴重后果,甚至導致鉆井重大災害性事故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需加強對深水淺層中的淺層流和淺層氣等地質災害的地震學特征的識別,為實際勘探鉆井提供數據支持,降低深水淺層的鉆井風險。現有技術中,對地質災害的地震學特征的進行識別,需要先在室內模擬出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然后,在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中基于正常地層和含地質災害地層對地震速度響應特征不同的特點,通過地震數據正演、反演等地震信號處理方法獲得地震波在不同地層中(正常沉積地層、含地質災害地層)的變化趨勢線比對,接著,通過預設的數學模型對變化趨勢線比對的差異確定各種地質災害的地震學特征,進而可以為實際勘探鉆井提供數據支持。但現有技術中,在進行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時,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一般都是在在室內模擬,存在尺寸、環境等限制,很難模擬出與實際深水淺層地質災害吻合度較高的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導致不能準確的得到的深水淺層中地質災害條件下的地震學特征。
因此,現有技術亟需一種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可以得到深水淺層中地質災害條件下的地震學特征,為實際勘探鉆井提供數據支持。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可以提高模擬出的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與實際深水淺層地質災害吻合度,進而可以得到深水淺層中地質災害條件下的地震學特征,為實際勘探鉆井提供數據支持。
本申請提供的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深水淺層地質災害模擬系統,包括:
預選的室外實驗場地,在所述預選的室外實驗場地依次設置有第一模擬地層、含淺層氣模擬地層、含砂模擬地層、含淺層流模擬地層、以及第二模擬地層;
信號發射器,位于所述預選的室外實驗場地中靠近所述第二模擬地層的一端,用于發射地震波;
信號接收器,位于所述預選的室外實驗場地中靠近所述第一模擬地層的一端,且與所述信號發射器相正對,用于接收地震波;
信號發射與接收控制系統,與所述信號發射器和所述信號接收器相連接,用于控制所述信號發生器進行地震波發射,以及控制所述信號接收器進行地震波接收;
第一預埋注入管線,一端位于所述含淺層流模擬地層,另一端連接有增壓泵;
第二預埋注入管線,一端位于所述含淺層氣模擬地層,另一端連接有增壓氣泵;
所述含淺層氣模擬地層與所述含砂模擬地層、以及與所述第一模擬地層的交界處,以及與所述含淺層氣模擬地層連接有第二預埋注入管線的一端相正對的另一端設置有致密泥質封存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7827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包裝盒(納豆凍干粉和大豆肽膠囊)
- 下一篇:包裝箱(SAMK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