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輕型鐵路軌道、軌車變軌裝置及軌車運行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611178205.4 | 申請日: | 2016-12-19 |
公開(公告)號: | CN1064807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發明(設計)人: | 郝偉光;郝雯文;夏鈺 | 申請(專利權)人: | 郝雯文 |
主分類號: | E01B2/00 | 分類號: | E01B2/00;E01B7/10;B61F13/00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專利事務所37207 | 代理人: | 邱強 |
地址: | 271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輕型 鐵路 軌道 軌車變軌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軌道交通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結構的軌道、應用在該軌道上的車廂變軌裝置以及軌車系統。
背景技術
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化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備運輸能力大、污染少、節約能源等特點,但是在現有的軌道交通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①軌道的結構形狀都是標準化模式,采用上弧形面的工字形截面軌道,相應的軌車采用內側帶翼緣的車輪在該軌道上行駛,這樣的結構特征造成:當軌車需要變道時,需要輔助配備道岔裝置:而車輪內側設置有翼緣,勢必造成變道軌與正常軌道交錯位置要設置溝槽,因而,道岔裝置的結構復雜,各項性能指標要求非常嚴格,生產成本高,軌車變軌操作復雜;
此種車輪與軌道的接觸面非水平的平面,而軌道受熱脹冷縮的影響,軌道與軌道之間的接縫處會存在一定的空隙,車輛在軌道上行駛到軌道間隙處以及道岔位置時,則會產生軌車輪與接縫的碰撞,震動及噪音較大,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以及軌車車廂內乘坐者的舒適度;
②軌車運行方式一般為一個車頭帶動多節車廂,城市內站點密集,往往軌車剛起步不久就要進行減速接近下一站點,乘客在車廂內經常處于前后晃動的不舒適狀態,停車與啟動之間時間過長,浪費大量時間,即使站點沒有乘客上下,軌車也要照常運行,造成資源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輕型鐵路軌道及車廂變軌裝置,以及一種利用該軌道的軌車運行方法,軌道結構設計合理,軌車變軌操作簡單,軌車運行方法改變了現有的乘運模式,通過一條主軌道實現不同兩兩站點之間的“一站直達”。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輕型鐵路軌道,軌道主體的截面形狀為工字型,與軌車行走輪接觸面為平軌面,平軌面設置在主體正上方,平軌面的外側一體連接有朝向上方的突出的翼緣,翼緣與軌道平行,其作用為限定軌車行走輪在平軌面上行走,并作為軌車變軌裝置的導向軌。
進一步地,所述的翼緣截面為直角梯形,斜邊下端與平軌面連接,直角邊所在面作為軌車變軌裝置用導軌面。
所述的軌道與軌道之間為錯合形狀連接,即軌道端部為斜角,斜角與斜角錯合的有縫連接,該縫與平軌面垂直,縫的俯視形狀為斜線,當軌車行走輪經過接縫時,行走輪與平軌面的接觸線始終處于交替的軌道平面上,行走輪可平穩地通過連接縫。
進一步地,道軌連接端上多增加的壓力所產生的彎矩,可通過在連接處設置支撐加強件解決。
所述的利用上述軌道結構的道岔,其整體結構形式與現在運行的鐵路貼合后的道岔相似,所不同的是該道岔沒有道岔縫隙,道岔是一個固定的整體;該軌道的道岔軌道截面與正常行駛用雙軌(主軌道)的截面形狀相同,道岔軌道與正常軌道為一體式連接,道岔用軌道與正常軌道交叉連接處,軌車行走輪經過的軌道平軌面通路上無翼緣結構,即道岔軌道與正常軌道連接處的平軌面俯視形狀為“r”形,兩者交叉處的平軌面俯視形狀為“×”形,進一步地,道岔軌道為弧形。
一種應用上述軌道的軌車變軌裝置,它包括車架、行走輪,行走輪在平軌面上轉動行走,行走輪與軌道平軌面的接觸面為平面;車架外側設置有可上下調節的可轉動的導向輪,一側的導向輪至少設置有兩個,導向輪下調后其內側與翼緣外側導軌面外側滑動連接,導向輪帶動車架沿翼緣延伸方向行走。
進一步地,軌車需要變向時,兩邊側的導向輪只有變軌方向的一側導向輪會下調,當車廂需要進站時,變軌側導向輪下落到道岔方向軌道翼緣外側滾動導向,迫使軌車車廂離開主軌道,向外變軌駛入道岔軌道;反之,軌車從道岔駛入主道時,道岔側的導向輪下落導向進入。
進一步地,所述的兩側導向輪通過中軸連接,每個中軸的中心固定連接有一個動軸,動軸與中軸垂直,且動軸與行星減速電機軸相連,且可被減速電機驅動進行左右方向微轉,從而帶動中軸沿左右方向傾斜;所述的車架兩邊分別開有豎條限位孔,其用于中軸通過,并限定中軸的上下調整距離,輪軸上下移動的過程是由行星減速電機裝置控制的;行星減速電機固定設置在車架上,動軸可在軸套內轉動并通過軸套與車架連接,軸套固定在車架底部;導向輪向左完成動作后始終向下靠在左側軌道翼緣外側,而右端的導向輪抬起,與軌道無接觸;當車廂右轉彎時,動軸行星減速電機轉動,左側導向輪抬起,右導向輪下落靠在右軌道翼緣外側,形成左高右低的傾斜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車架限位孔8內側中軸直徑大于限位孔內以及外側的中軸直徑,當導向輪與軌道翼緣接觸受力時,車架內側中軸端部與車架接觸連接,通過車架承受轉彎時車體所產生的離心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郝雯文,未經郝雯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782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高架橋梁的彈性短枕式縱向承軌臺減振軌道
- 下一篇:電動轉盤換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