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巖石山體生態修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77889.6 | 申請日: | 2016-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85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黃建明;黃杰;韓惠強;吳漢民;陳清德;楊國明;鄭海木;洪賜在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春天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1/00;E02D17/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薌***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巖石 山體 生態 修復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山體生態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巖石山體生態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在山地、丘陵和地形比較崎嶇的高原開展公路、鐵路、水利、礦山等工程建設中,因開山劈石所形成的大量裸露石質邊坡,最嚴重的是形成了巖石山體,既破壞了植被,又損害了生態景觀。目前,在巖石山體上進行生態防護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掛網噴植技術,掛網噴植技術過程復雜,且噴植技術造價高,養護成本高,且在工程的 后續管理上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不符合可持續生態護坡的要求。為此人們開始采用其他方法對巖石山體進行生態防護。
如專利號為CN201310023161.8的專利“一種石質邊坡的生物防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1)邊坡現狀分析及安全性評估;2)苗木預培;3)鳥巢式布局;4)仿生巢穴建設;5)配方栽植;6)群落形成。其主要是根據鳥巢的力學原理布置苗木栽植點位,設置成 大喬木做點、花灌木做線、地被及草本做面的點線面一體式布局;但是巖石山體本身幾乎全部是裸露的石質邊坡,大喬木做點、花灌木做線的種植過程中難度極大,成本一樣居高不下,而且苗木的存活率極低。
如專利號為CN201010135991.6的專利 “一種利用鄉土植物進行半風化石質邊坡綠化的方法”,其通過坡面清理、平整,清除坡面浮石、浮根,然后在坡面鉆孔,采挖鄉土灌草植物,將挖取的植株摘除頂部的葉片或羽片后,移植到邊坡上的孔洞內;然后將土和馬尾松的種子,按質量比3~5∶1混合,均勻撒在邊坡上,使每平方米撒有8-12粒馬尾松種子,常規維護;在邊坡周圍、截水溝周圍,移植高度為35-50cm的鄉土灌木或者喬木樹種,常規維護。其過程相對復雜,且該專利適用于半風化石質邊坡綠化,而不適用與巖石山體。其中,將土和馬尾松的種子,按質量比3~5∶1混合,均勻撒在邊坡上,使每平方米撒有8-12粒馬尾松種子,也是采用噴植技術,其過程難度大,且技術造價、養護成本高,特別是針對于本身幾乎全部是裸露的石質邊坡的巖石山體,實現難度更大。
因此,設計一款過程簡單、成本低廉,生態修復效果良好,且能夠適用于巖石山體的生態修復方法是本發明的研究目的。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在于提供一種巖石山體生態修復方法,其過程簡單、成本低廉,生態修復效果良好,且能夠適用于巖石山體的生態修復。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巖石山體生態修復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
(1)榕樹培養:
(1.1)在苗圃對榕樹進行前期培養,采用種植容器進行榕樹培植,種植土采用椰子殼腐土,所述種植容器的內側設置成平面狀,種植容器的側邊分布設有多個相應的氣生根控根孔,每個氣根控制孔上連接有連通的竹節用于氣生根生長方向引導;
(1.2)在榕樹長出須根后,通過人工將榕樹的須根往兩側排布,并將須根容納入相應的連通的竹節進行須根引導,通過連通的竹節對須根的生長方向進行引導;
所述種植容器采用塑料種植容器,所述連通的竹節內側壁覆蓋設有一層相應的吸水布層,通過往所述吸水布層加水,保持吸水布層濕潤;
(2)榕樹移植:
在3-9月份,將培養完成的榕樹移植懸掛到邊坡的坡面上,將種植容器設置成平面狀的一側貼緊坡面進行懸掛,種植容器之間成5m*5m的間隔進行均勻分布設置,種植土濕度保持90%以上,種植后1個月內,通過人工噴水,保持種植土的濕度和竹節內側吸水布層的濕度;
(3)蕨類植物種植:
在榕樹移植到邊坡的坡面后,在坡頂并排種植培育至少兩排以上蕨類植物,蕨類種植間隔控制在1米3株,相鄰兩排蕨類植物之間錯開種植,蕨類植物選擇規格為25*15大的蕨類植物,蕨類植物栽植基質采用腐葉土或泥炭土,基質中可加入蛭石或珍珠巖,生長期間:7~10天一次進行追肥,濃度不超過1%。
所述蕨類植物選用腎蕨、鳥巢蕨、鐵線蕨中的一種。
所述榕樹選用大葉榕、小葉榕、高山榕中的一種。
本發明的優點:
本發明在苗圃對榕樹進行前期培養,通過連通的竹節內置吸水布層有效對榕樹的氣生根和須根的生長方向進行引導,然后進行移植,種植容器采用塑料種植容器、種植土采用椰子殼腐土,可較好的保持種植土的水份,并在種植后1個月內,通過人工噴水,保持種植土的濕度和竹節內側吸水布層的濕度,確保移植后的榕樹存活率;
在苗木移植1個月后,其須根與氣生根開始分布到邊坡的坡面上,榕樹成5m*5m的間隔分布,在連通的竹節的作用下,須根與氣生根定向生長,均勻布滿整個邊坡的坡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春天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省春天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7788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黑枸杞種植方法
- 下一篇:一種提高化橘紅橙皮苷含量的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