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吸水滲水陶瓷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75705.2 | 申請日: | 2016-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73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3 |
| 發明(設計)人: | 史林玉;彭志軍;黃秀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史林玉;彭志軍;黃秀娟 |
| 主分類號: | C04B35/14 | 分類號: | C04B35/14;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長沙心智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33 | 代理人: | 謝如意 |
| 地址: | 333000 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水 滲水 陶瓷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吸水滲水陶瓷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本發明吸水滲水陶瓷通過將1~5質量份的侶凡土、1~3質量份的石英、1~3質量份的黑土、1質量份的粗陶加水揉勻,將揉勻的混合泥料拍打、塑形;再將塑形后的混合泥料經過常溫烘干,素燒,補水檫拭混合泥料表面灰塵,再將混合泥料在窯內氧化還原氣氛下燒結,得到吸水滲水陶瓷;其中,燒結溫度為1280~1350℃,燒結時間為10~12h。本發明吸水滲水陶瓷可作為吸水滲水陶瓷茶盤方面應用,茶盤具有永不脫色、不起泡、不發霉的特點,并且遇高溫茶水不會開裂,便于快速清理殘留茶水。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陶瓷茶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吸水滲水陶瓷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現有的陶瓷茶盤分平面和立體蓄水兩種。
平面茶盤的缺陷是泡茶時茶水滴撒在茶盤上,時刻需要注意用茶巾去檫拭上面的茶水,很容易把茶桌打濕,清洗收拾起來也非常煩瑣耗時。
立體蓄水茶盤因為有孔可以將水流進茶盤內部,所以相對于平面茶盤而言缺陷較小,但是還是有不足,茶水流進孔內時不會全部流進內部,另外因為這種蓄水式茶盤的制作工藝和結構原理會導致有殘余茶水倒不出來,倒不干凈,時間久了會發臭。而現有的其他材質茶盤,包括竹制茶盤、實木茶盤、石頭茶盤等,也都是通過蓄水和細水管排水來解決喝茶茶水清理的問題,其中,竹制的遇水久了會發霉氣泡開裂,實木的會變色、發霉、膨脹,而石頭的泡茶時遇沸水易突然開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水滲水陶瓷。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吸水滲水陶瓷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吸水滲水陶瓷在作為茶盤方面的應用,即提供一種吸水滲水陶瓷茶盤,旨在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茶盤蓄水和排水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不足。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吸水滲水陶瓷,該陶瓷包括以下按質量份計組分:
優選地,該陶瓷包括以下按質量份計組分:
優選地,所述黑土為福建黑土;所述鋁礬土為河南鋁礬土;所述石英為連云港石英。
優選地,所述粗陶為景德鎮原礦粗陶泥料。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吸水滲水陶瓷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1~5質量份的侶凡土、1~3質量份的石英、1~3質量份的黑土、1質量份的粗陶加水揉勻,將揉勻后的混合泥料拍打、塑形;
(2)將步驟(1)中塑形后的混合泥料經過常溫烘干,素燒,補水檫拭混合泥料表面灰塵,再將混合泥料在窯內氧化還原氣氛下燒結,得到吸水滲水陶瓷;其中,燒結溫度為1280~1350℃,燒結時間為10~12h。
優選地,在步驟(1)中,所述侶凡土、石英、黑土以及粗陶的質量比為1:2:1:1。
優選地,在步驟(1)中,所述鋁礬土為河南鋁礬土;所述石英為連云港石英;所述黑土為福建黑土;所述粗陶為景德鎮原礦粗陶泥料。
優選地,在步驟(1)中,所述揉勻為菊花揉的陶藝手法將各組分材料均勻的揉捏融為一體。
優選地,在步驟(2)中,所述素燒溫度為680~800℃,素燒時間為4~6h;
優選地,所述燒結溫度為1320℃,燒結時間為11h。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上述吸水滲水陶瓷在作為茶盤方面的應用,該吸水滲水陶瓷的制備方法為:
(1)將1~5質量份的侶凡土、1~3質量份的石英、1~3質量份的黑土、1質量份的粗陶加水揉勻,將揉勻后的混合泥料拍打、塑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史林玉;彭志軍;黃秀娟,未經史林玉;彭志軍;黃秀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7570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