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齒輪泵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74445.7 | 申請日: | 2016-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045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6 |
| 發明(設計)人: | 史祥龍;童建;史忠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創新機油泵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N13/20 | 分類號: | F16N13/20;F16N2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黃明哲;朱戈勝 |
| 地址: | 2113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泵體 從動齒輪 轉動 出油通道 出油孔 進油孔 折返 泵蓋 腔體 油路 主動齒輪 齒輪泵 限壓閥 油壓 主動齒輪嚙合 便于安裝 驅動齒輪 機油 出油腔 從動軸 進油腔 體積小 主動軸 吸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齒輪泵,包括泵蓋、泵體,泵體中存在腔體,泵蓋蓋設在泵體上,腔體中設置有從動齒輪和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和主動齒輪嚙合設置,其中,從動齒輪通過從動軸設置在腔體中;泵蓋上開設有進油孔和出油孔,泵體上開設有油路折返通道和出油通道,出油通道中設置有限壓閥。驅動齒輪轉動帶動主動軸轉動,使主動齒輪轉動,帶動從動齒輪轉動,將機油從進油孔中吸入,經過油路折返通道進入進油腔中,最有經出油腔、出油通道從出油孔排除,由于進油孔和出油孔位置很近,因此在泵體上開設了油路折返通道,結構設計巧妙,體積小,便于安裝。同時通過設置限壓閥,能夠精確控制油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齒輪泵。
背景技術
鑒于采油機結構設計需要,機油泵安裝空間有限,同時機油流量大、轉速不高,所以普通轉子泵不能滿足流量大、體積小的雙重要求,只能采取低速的齒輪泵,但是現在的齒輪泵結構較復雜,不便于安裝,不易緊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齒輪泵,解決現有技術中齒輪泵體積大、構較復雜,不便于安裝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齒輪泵,包括泵蓋、泵體,泵體中存在腔體,泵蓋蓋設在泵體上,腔體中設置有從動齒輪和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和主動齒輪嚙合設置,其中,從動齒輪通過從動軸設置在腔體中,主動齒輪通過主動軸設置在腔體中,且主動軸的一端穿出泵蓋,主動軸伸出腔體的一端上過盈配合固設有驅動齒輪,從動齒輪和主動齒輪將腔體分為進油腔和出油腔;所述泵蓋上開設有進油孔和出油孔,進油孔和出油孔均與腔體連通,泵體上開設有油路折返通道和出油通道,油路折返通道的一端與進油孔連通,另一端與進油腔連通;所述出油通道的一端與出油腔連通,另一端與出油孔連通,且出油通道與油路折返通道連通;所述出油通道中設置有限壓閥,限壓閥包括依次鋼球、限壓彈簧和限壓閥塞。
驅動齒輪轉動帶動主動軸轉動,使主動齒輪轉動,帶動從動齒輪轉動,將機油從進油孔中吸入,經過油路折返通道進入進油腔中,最有經出油腔、出油通道從出油孔排除,由于進油孔和出油孔位置很近,因此在泵體上開設了油路折返通道,結構設計巧妙,體積小,便于安裝。同時通過設置限壓閥,能夠精確控制油壓。
進一步改進,所述泵蓋上設置有定位銷,提高安裝位置精度,便于定位安裝。
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齒輪為尼龍齒輪。
進一步改進,所述泵蓋上安裝面上繞進油孔開設有環形卸油槽,提高密封性,防止漏油。
進一步改進,所述卸油槽的深度為0.5mm,寬度為0.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驅動齒輪轉動帶動主動軸轉動,使主動齒輪轉動,帶動從動齒輪轉動,將機油從進油孔中吸入,經過油路折返通道進入進油腔中,最有經出油腔、出油通道從出油孔排除,由于進油孔和出油孔位置很近,因此在泵體上開設了油路折返通道,結構設計巧妙,體積小,便于安裝。同時通過設置限壓閥,能夠精確控制油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齒輪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圖2的A-A示意圖。
圖4為圖2的B-B示意圖。
圖5為圖1的C-C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和技術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創新機油泵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創新機油泵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7444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