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紙塑復合用無溶劑單組分膠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70405.5 | 申請日: | 2016-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544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7 |
| 發明(設計)人: | 呂嘉冬;逄志玲;于小剛;郝慧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京都大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J175/08 | 分類號: | C09J175/08;C09J175/06;C08G18/48;C08G18/42;C08G1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鄭興旺 |
| 地址: | 1024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溶劑 組分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紙塑復合用無溶劑單組分膠,包括下述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的組分:異氰酸酯35%?50%,聚醚多元醇2%?10%,穩定劑0.001%?0.01%,聚酯多元醇40?60%;制作該紙塑復合用無溶劑單組分膠的方法為先將異氰酸酯、聚醚多元醇和穩定劑加入到反應釜中在一定溫度下反應一段時間后,再將聚酯多元醇加入,在一定溫度下再反應一段時間,最后真空脫泡后得到單組分無溶劑膠黏劑。其有較高的粘接強度的同時不容易產生膠水滲透到紙中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膠黏劑領域,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紙塑復合用無溶劑單組分膠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紙塑復合膜的復合方法現階段多采用干式復合或者擠出復合法進行復合,如申請號為93111229.X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的一種紙塑復合材料種籽袋的制造方法,其外層是透明塑料膜,二層為復合原紙,三層為鋁箔,里層為聚乙烯經分別介入粘合劑通過干式復合機或擠出復合機,經加熱加壓復合完成。復合用的膠水多采用水性丙烯酸酯膠黏劑,水性丙烯酸酯膠黏劑雖然也是環保型的膠黏劑,但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把水分完全蒸發后,才能完成復合,這個過程比較消耗能源,生產效率也偏低,隨著無溶劑設備的推廣和普及,很多復合廠家愿意嘗試在無溶劑復合機上復合紙塑產品。無溶劑膠的有效成分是100%,沒有溶劑需要揮發,達到了節能減排的效果。
目前,授權公告號為CN103289632B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一種單組分無溶劑聚氨酯膠粘劑,該膠粘劑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改性松香樹脂10-25%,異氰酸酯30-37%,聚酯多元醇20-30%,聚醚多元醇20-30%,該現有技術雖然沒有溶劑需要揮發,達到了節能減排的效果且粘接強度大,但是由于其粘度不高容易產生膠水滲透到紙中的問題,容易出現陰紙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紙塑復合用無溶劑單組分膠,其具有較高的粘接強度的同時不容易產生膠水滲透到紙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紙塑復合用無溶劑單組分膠,包括下述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的組分:
異氰酸酯 35%-50%,
聚醚多元醇 2%-10%,
穩定劑 0.001%-0.01%,
聚酯多元醇 40-60%。
其中,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與異氰酸酯反應生成作為無溶劑單組分膠主要成分的聚氨酯,添加適量的穩定劑,起到一定的抑制異氰酸酯之間的反應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與異氰酸酯反應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產品的儲存穩定性;聚醚多元醇具有較好的柔順性,能夠適當降低體系的粘度,聚酯多元醇的極性大,內聚強度高,提供主要的粘結力,在上述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與異氰酸酯的投料比下,使得無溶劑單組分膠中含有少量NCO基團,NCO基團作為聚氨酯的封端基團與空氣中的水反應,實現無溶劑單組分膠的濕固化;實驗表明NCO基團的含量在影響粘度和固化速度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含量越低,固化速度越快、粘度越高,由于較高的粘度使得本發明中的無溶劑單組分膠不容易發生膠水滲透到紙中的問題,并且紙塑之間有較強的剝離強度。
進一步的,所述異氰酸酯包括甲苯二異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MDI)、1,6-己二異氰酸酯(HDI)、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異氰酸酯均為多異氰酸酯,多異氰酸酯分子中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活性部位,因此在發生聚合反應時,可向二端或三向延伸成線型或交聯體型聚合物,有利于增加無溶劑單組分膠的剝離強度。
作為優選,所述MDI由純MDI和液化MDI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京都大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京都大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7040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