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物理幀中前導符號的接收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69449.6 | 申請日: | 2014-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708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文軍;黃戈;邢觀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7/26 | 分類號: | 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物理 前導 符號 接收 處理 方法 | ||
本申請是原案的分案申請,原案的申請號201410326504.2,申請日2014年7月10日,發明創造名稱《物理幀中前導符號的接收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廣播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物理幀中前導符號的接收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通常為了使OFDM系統的接收端能正確解調出發送端所發送的數據,OFDM系統必須實現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準確可靠的時間同步。同時,由于OFDM系統對載波的頻偏非常敏感,OFDM系統的接收端還需要提供準確高效的載波頻譜估計方法,以對載波頻偏進行精確的估計和糾正。
目前,OFDM系統中實現發送端和接收端時間同步的方法基本是基于前導符號來實現的。前導符號是OFDM系統的發送端和接收端都已知的符號序列,前導符號做為物理幀的開始(命名為P1符號),在每個物理幀內只出現一個P1符號或連續出現多個P1符號,它標志了該物理幀的開始。P1符號的用途包括有:
1)使接收端快速地檢測以確定信道中傳輸的是否為期望接收的信號;
2)提供基本傳輸參數(例如FFT點數、幀類型信息等),以使接收端可以進行后續接收處理;
3)檢測出初始載波頻偏和定時誤差,進行補償后達到頻率和定時同步;
4)緊急警報或廣播系統喚醒。
DVB_T2標準中提出了基于CAB時域結構的P1符號設計,較好地實現了上述功能。但是,在低復雜度接收算法上仍然有一些局限。例如,在1024、542、或者482個符號的長多徑信道時,利用CAB結構進行定時粗同步會發生較大偏差,導致頻域上估計載波整數倍頻偏出現錯誤。另外,在復雜頻率選擇性衰落信道時,例如長多徑時,DBPSK差分解碼也可能會失效。而且,由于DVB_T2時域結構中沒有循環前綴,若和需要進行信道估計的頻域結構組合,將造成其頻域信道估計性能嚴重下降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問題是目前DVB_T2標準及其他標準中,前導符號在復雜頻率選擇性衰落信道下低復雜度接收算法檢測出現失敗概率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物理幀中前導符號的接收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對接收到的數字信號進行處理以得到基帶信號;判斷所述基帶信號中是否存在期望接收的前導符號,其中,所述期望接收的前導符號是以時域OFDM符號為主體,其前部具有循環前綴、其后部具有調制信號的時域結構;在上述判斷結果為是的情況下,確定該前導符號在物理幀中的位置并解出該前導符號所攜帶的信令信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判斷接收到的基帶信號(對接收到的物理幀經過處理后得到)是否存在期望接收的前導符號,其中,前導符號是以時域OFDM符號為主體,其前部具有循環前綴、其后部具有調制信號的時域結構。并在判斷結果為是的情況下,確定前導符號在物理幀中的位置并解出該前導符號所攜帶的信令信息,從而依照信令信息的指示解碼后續數據幀的信息。
利用時域OFDM符號的調制信號與時域OFDM符號的結構保證了在接收端利用延遲相關可以得到明顯的峰值。并且,時域OFDM符號的調制信號可以避免接收端受到連續波干擾或者單頻干擾,或者出現與調制信號長度等長的多徑信道,或者接收信號中保護間隔長度和調制信號的長度相同時出現誤檢測峰值。
進一步地,前導符號中的時域OFDM符號對應的頻域OFDM符號包括:有效子載波和零序列子載波,其中零序列子載波位于有效子載波的兩側;有效子載波包括固定序列子載波和信令序列子載波,且固定序列子載波和信令序列子載波奇偶交錯排列。通過這樣特定的頻域結構設計,其中固定序列可以作為物理幀中的導頻,從而便于接收端對接收到的物理幀中前導符號進行解碼解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物理幀中前導符號的CAB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種傳輸信令信息的前導符號的CAB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物理幀中前導符號的接收處理方法的具體實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發明人發現目前DVB_T2標準及其他標準中,前導符號在復雜頻率選擇性衰落信道下低復雜度接收算法檢測出現失敗概率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944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