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滾動微動磨損試驗裝置、方法和磨損深度建模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69394.9 | 申請日: | 2016-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369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玲;麻詩韻;康樂;阮曉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56 | 分類號: | G01N3/5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陸萬壽 |
| 地址: | 710055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滾動 微動 磨損 試驗裝置 方法 深度 建模 | ||
1.滾動微動磨損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底座(1)、緩沖臺(4)、下夾具(6)、對磨球(10)、上夾具(11)、旋轉臺(12)、回轉馬達(13)、右底座(15)、ATI六維F/T傳感器(5)、導向桿(2)、應變片、信號采集系統和計算機;
左底座上沿豎向設置有若干導向桿;緩沖臺安裝于導向桿上;試件與下夾具固定并固定在緩沖臺上;試件的上表面為下凹的圓弧面并于圓弧面上放置有對磨球;
回轉馬達固定在右底座上,回轉馬達的旋轉軸連接旋轉臺;對磨球通過上夾具連接旋轉臺;
ATI六維F/T傳感器置于緩沖臺上,ATI六維F/T傳感器的輸出端連接信號采集系統;沿試件的軸線中心處植有應變片,該應變片連接電橋,電橋通過動態應變儀連接信號采集系統;信號采集系統連接計算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動微動磨損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緩沖臺的下表面中央設有螺柱(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動微動磨損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對磨球通過角接觸球軸承與連接于上夾具的短軸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滾動微動磨損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短軸偏心安裝于上夾具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動微動磨損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試件上表面的弧面為對磨球滾動軌跡的包絡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動微動磨損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動微動磨損試驗裝置的法向載荷范圍處于5~420N之間;滾動的最小角位移幅值為0.36°;角速度控制范圍0.01~5°/s,切向力測量范圍為1.8~180N,扭矩測量范圍10~10000N·mm,測量精度為4N·mm,循環次數1~1000次。
7.滾動微動磨損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滾動微動磨損試驗裝置,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將試件與下夾具相連,然后將下夾具與沿豎向導向桿置于底座上的緩沖臺栓接在一起;將對磨球置于試件上;回轉馬達驅動通過回轉臺連接的上夾具,從而驅動對磨球;
設定法向載荷、轉動角位移幅值、轉速、循環周次、切向力和扭矩其中之一為變量,進行微動磨損試驗;隨后改變所選的變量,再進行微動磨損試驗,分別提取摩擦力矩、法向力和轉速實驗數據,計算磨損深度。
8.滾動微動磨損深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權利要求7所述的滾動微動磨損試驗方法所獲得的實驗數據,計算磨損深度,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建立基于修正Archard模型的球-平面滾動微動磨損深度計算公式:
Archard磨損模型的公式如下:
式中,V為磨損體積;P為接觸面的法向壓力;S為對磨球與試件之間的切向相對滑移距離;H為模具硬度;K為磨損因子;
建立磨損體積修正公式:
V=α∑E???(2)
式中,α為耗損系數;∑E為耗散能量;
二維模型中,某一時刻單點的磨損深度用累計耗散能量來表示,公式如下:
h(x,t)=αE(x,t)???(3)
式中,x是接觸面中心節點的水平位移,E(x,t)是累計耗散能量:
式中,q(x,t)為局部瞬時切向牽引力,s(x,t)為局部瞬時滑動距離;
2)球-平面滾動微動磨損深度的離散化計算:
接觸節點i的第m次磨損深度用下式表示:
Δhi,m=αEi,m???(5)
式中,Eim是單次滑移增量的耗散能量,Eim=qimΔsim,qi,m是接觸節點i的第m次作用的切向牽引力,Δsim是接觸節點i的第m次作用的滑移增量;
接觸節點i一個微動周期內的磨損總深度hi表示為:
式中,mmax是一個時間步的最大增量步數,NT為微動周期,ΔN為單個時間步步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未經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9394.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