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燕麥生物堿的提取方法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68303.X | 申請日: | 2016-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271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03 |
| 發明(設計)人: | 程建華;鄭華生;張鵬;謝培鎮;謝明容;陳杰烽;黃桂州;何衍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61K8/9794 | 分類號: | A61K8/9794;A61Q19/08;A61Q19/00;C07G5/00 |
| 代理公司: | 44245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衛東<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莞市松***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燕麥 生物堿 提取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日用化學品領域,公開了一種燕麥生物堿的提取方法及應用。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燕麥粉碎,加入乙醇,混合均勻后加入酶,調節pH為5.0~6.0,在攪拌條件下進行酶解反應,反應結束后將所得反應液離心分離,將離心分離所得固體進行亞臨界萃取,然后回收溶劑即得燕麥生物堿提取物。該方法簡單易行,條件容易控制,原料利用率高,易于實現工業化生產。在提取燕麥生物堿前,加入酶對燕麥進行前處理,并使用亞臨界技術進行萃取,提高燕麥生物堿的提取率并降低提取所需要的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日用化學品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燕麥生物堿的提取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燕麥,目前在全世界五大洲42個國家被廣泛種植,其種植面積僅次于小麥、水稻和玉米,我國種植的燕麥主要分為皮燕麥和裸燕麥,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將膠態燕麥粉用于緩解皮膚的瘙癢癥狀。2003年,美國FDA認可,膠態燕麥粉作為緩解各種皮膚疾病的保護劑,經過不斷的研究,這是由于燕麥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和抗過敏物質,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燕麥生物堿,目前針對燕麥開發的應用于日用化學品領域的原料產品,主要集中在燕麥蛋白和燕麥β-葡聚糖及它們的衍生物,而燕麥生物堿則極少有相關產品。
天然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有表皮保護的內部薄壁細胞或液泡內,破壁非常困難,這不利于對植物生物堿的有效提取,目前對于燕麥生物堿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三種,溶劑浸泡提取法、超臨界CO2萃取法和微波提取法。溶劑浸泡提取法操作簡單,可處理量大,但溶劑使用量大,提取時間長,提取效率低,溶劑殘留;超臨界CO2萃取法選擇性好,收率高,綠色環保,但設備價格昂貴,維護費用高,而且生物堿往往以鹽的形式存在,使得萃取的選擇性不是很高;微波提取法設備簡單,成本較低,提取效率較高,但隨著處理量增加,微波在物料內部傳遞時出現迅速衰減,導致提取效率降低。因此還沒有適用于大量提取燕麥生物堿的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燕麥生物堿的提取方法。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提取得到的燕麥生物堿。
本發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燕麥生物堿在制備個人護理品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方案實現:
一種燕麥生物堿的提取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將燕麥粉碎,加入乙醇,混合均勻后加入酶,調節pH為5.0~6.0,在攪拌條件下進行酶解反應,反應結束后將所得反應液離心分離,將離心分離所得固體進行亞臨界萃取,然后回收溶劑即得燕麥生物堿提取物。
所述的燕麥可為皮燕麥或裸燕麥,優選為裸燕麥;
所述的將燕麥粉碎是指粉碎后的燕麥的大小為40~100目。
所述的乙醇優選為70~90%的乙醇,所用的乙醇的量為每1g的燕麥使用20~30g的70~90%的乙醇,其中70~90%指質量分數。
所述的酶為纖維素酶和果膠酶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的,當所述的酶為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的混合物時,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的質量比為1:1~3:1。
所加入的酶的用量為燕麥重量的0.5~1.5%;
所述的攪拌是指攪拌速度為50~100rpm;
所述的酶解反應優選為在30~40℃反應1h。
所述的離心的轉速為1000~2000rpm,離心時間為30~60分鐘,優選為1500rpm。
所述的亞臨界萃取的條件為:萃取劑為丙烷、丁烷或二甲醚中的一種,萃取溫度為50~70℃,壓力為3MPa,萃取劑中含有體積分數為2~5%的夾帶劑,夾帶劑為乙醇、丁醇和異丙醇中的至少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未經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830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