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脫落酸控制荔枝果皮褐變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65797.6 | 申請日: | 201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202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朱世江;文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B7/154 | 分類號: | A23B7/15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 地址: | 510642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脫落酸 控制 荔枝 果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荔枝保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脫落酸控制采后荔枝果皮褐變的方法。
背景技術
脫落酸(Abscisic Acid,ABA)別名:脫落素(Abscisin),休眠素(Dormin),是一種能引起芽休眠、葉子脫落和抑制細胞生長等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1965年證實,脫落素II和休眠素為同一種物質,統一命名為脫落酸。脫落酸的分子式為C15H20O4,分子量為264.3095,結構式如式(Ⅰ)所示:
脫落酸具有促進植物器官脫落、抑制整株植物或離體器官生長、促進植物芽組織進入休眠、調節植物葉子氣孔開度、調控種子發育期貯藏蛋白質的積累等功能。干旱、寒冷、高溫、鹽漬和水澇等逆境都能使植物體內脫落酸含量迅速增加,可能與其能促使植物生成新的脅迫蛋白有關,同時增強植物抗逆性。
基于脫落酸平衡植物內源激素和有關生長活性物質代謝等功能,脫落酸具有促進植物平衡吸收水、肥和協調體內代謝的能力,對提高農作物的品質、產量都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施用脫落酸,可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在提高農產品品質等許多方面有著重要的生理活性作用和應用價值。
除此之外,外源性的脫落酸能引起葉片氣孔的迅速關閉,抑制蒸騰作用,可用于花的保鮮,或用于作物幼苗移植栽培的運輸過程中防止萎蔫;脫落酸還能控制花芽分化,調節花期,在花卉園藝上也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由于脫落酸屬純天然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脫落酸原藥及其復合實用制劑可被廣泛應用于水稻、蔬菜、花卉、草坪、棉花、中草藥、果樹等經濟作物的種植中,可提高作物在低溫、干旱、春寒、鹽漬、病蟲害等逆境中的生長素質及其結實率和品質,提高中低產田的單產產量,并且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脫落酸還可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建設中、應用于西部地區的節水農業、設施農業,生態植被的重建中,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脫落酸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天然物質,人類所食用的水果、蔬菜、糧食中均天然含有,對人類和環境安全。脫落酸原藥的生產工藝所采用的原材料均為無毒無害的農副產品,無有害原素或物質加入,其化學結構中也無有毒元素存在。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喬木果樹,是我國熱帶亞熱帶重要水果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屬亞熱帶尊貴水果,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被譽為“嶺南佳果”。它原產我國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現在,荔枝我國熱區第一大水果,在全國水果產業中排第五位。我國荔枝2015年產量達到220噸,是我國華南地區農業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
荔枝果形別致、果皮有鱗斑狀突起,成熟時果皮呈鮮紅色,顏色悅目。但荔枝夏季成熟,上市季節正值炎熱天氣,極不耐儲藏,常常發生大量采后損失。據報道,荔枝每年的采后損失占總產量的20%。
荔枝保鮮難,主要體現在難以保持果皮鮮艷的紅色不發生褐變。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介紹“荔枝若離本枝,一日則色變,二日則香變,三日則味變,四五日外色香盡去矣”。這表明我國古代就已經認識到鮮荔枝要保鮮,最難的是保持果皮顏色不變。荔枝果皮一旦發生褐變,即使果肉可食,其商品價值也喪失殆盡了。而且,荔枝褐變以后,也會很快殃及果肉品質。因為,荔枝褐變的主要原因是果皮失水,失水干枯后果皮很容易感病腐爛,進而帶動果肉腐爛。因此,延緩和防治果皮褐變是荔枝保鮮的最緊迫和最重要的課題。
國內外都研究了防治荔枝果皮褐變的方法,包括采用塑料袋包裝、熱處理、低溫處理、涂膜等,以及應用化學保鮮劑和生物保鮮劑等或采用二氧化硫熏蒸或緩釋技術等。但由于荔枝褐變的發生機理復雜,有生理的原因,有病理的原因,有酶促褐變,有非酶促褐變,難以用一種技術有效控制褐變。比如用塑料薄膜袋包裝可以減輕因失水導致的褐變,但由于袋內空氣濕度加大,有利于病原菌生長和侵染,因此如果不用化學殺菌劑殺菌,就容易導致病理學褐變。但如果使用殺菌劑,又會導致農藥殘留問題。同時,熱處理、涂膜、生物保鮮劑等防止褐變的效果不穩定,難以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另外,低溫貯運控制褐變效果雖然較好,但我國農村大部分荔枝產區尚無冷鏈物流條件,導致該技術難以推廣。而且,低溫處理技術必須與塑料薄膜袋包裝結合起來,而且需要一直處于低溫條件才能取得較好效果。當荔枝從低溫回到常溫條件后,仍然容易發生褐變。二氧化硫熏蒸或緩釋技術防止褐變的效果較好,但需要用酸處理復色,復色后的荔枝果皮顏色不夠鮮艷,消費者接受程度降低。因此,目前尚未找到有效控制荔枝褐變的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農業大學,未經華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579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