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單斜巖層構造地貌的自動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64730.0 | 申請日: | 2016-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094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楹;李安波;姚蒙蒙;李夢圓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2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單斜 巖層 構造 地貌 自動識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單斜巖層構造地貌的自動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提取基巖地層對象,依據鄰接、傾斜和傾向一致性的規則,對提取得到的鄰接對象建立關系,繪制鄰接ARG圖;(2)基于鄰接ARG圖,依據鄰接關系構建場景模型,并對場景模型進行簡化;(3)按照褶皺篩選規則對簡化后的場景模型進行篩選,保留非完整褶皺結構的模型,即為單斜巖層構造。本發明實現了單斜巖層構造地貌的自動識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理信息技術應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數字地質圖,通過空間結構模式匹配,自動化識別單斜巖層構造地貌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水平的巖層受地殼變動影響發生傾斜,與水平面形成一定的夾角,巖層向同一方向傾斜,稱之為單斜構造。常見的單斜巖層構造地貌包括豬背山、單面山等。單斜可能出現在被破壞的背斜翼部,或出現在已被破壞的穹窿構造的四周、盆地的外圍、掀斜的水平巖層或斷層的掀斜等處。單斜巖層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一為褶曲構造的一翼;二為斷層構造的一盤;三區域內的不均勻抬升或下降運動形成的。
傳統的構造識別主要為人工操作,其工作量大,歷時長,且受限于制圖人員的技術和認識水平。單斜巖層構造地貌的識別主要依賴于地質資料或野外勘察的結果,在地質圖上查找單斜主要是查找在褶皺或斷層一側的系列傾斜地層。陳楹等(陳楹,李安波,姚蒙蒙,等.基于空間結構模式匹配的褶皺地貌類型自動識別[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6,18(11))通過空間結構模式匹配的方法,實現了基于數字地質體面數據對背斜、向斜構造地貌進行自動化識別的方法。但該結構模式僅考慮了對稱、重復的結構,對于單斜巖層構造地貌則沒有很好的進行識別。
單斜巖層構造地貌的形成與周圍的地貌變遷和構造演化有密切聯系,研究單斜巖層構造地貌可為地質圖認知、構造演化推理提供有效支持,是構造解析、參數化三維建模等工作的前提。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單斜巖層構造地貌的自動識別方法。該方法采用數字地質圖,針對單斜地層傾向一致的規律,以結構模式匹配的方法,基本實現了在基巖山地地區,對單斜巖層構造地貌的自動化識別。相比傳統的人工識別方法,實現了基于地質圖的自動化識別,也為非專業人員的地質圖讀圖識圖提供了幫助。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單斜巖層構造地貌的自動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提取基巖地層對象(不包括侵入巖體),依據鄰接、傾斜和傾向一致性的規則,對提取得到的鄰接對象建立關系,繪制鄰接ARG圖(屬性關系圖,attributed relationalgraph);
(2)基于鄰接ARG圖,依據鄰接關系構建場景模型,并對場景模型進行簡化;
(3)按照褶皺篩選規則對簡化后的場景模型進行篩選,保留非完整褶皺結構的模型,即為單斜巖層構造。
其中,步驟(1)具體包括:
(1-1)設置角度閾值α作為判斷兩個方位角度或走向角度差值是否在可接受范圍內的依據,一般取值[22.5,90);設置傾角閾值β作為判斷巖層是否達到傾斜標準的依據,一般取值[15,90),具體可根據用戶需求自行確定;
(1-2)加載矢量格式的地層面要素圖層,得到所有面要素集合Stra={si|i=1,2,3,…,n};其中,si表示第i個面要素,面要素包含編號屬性Id、地層年代屬性Age、產狀傾向屬性OccT和產狀傾角屬性OccA,n為面要素的數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師范大學,未經南京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47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