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隱形眼鏡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64401.6 | 申請日: | 2016-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052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平;王志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海倫隱形眼鏡有限公司;海昌隱形眼鏡有限公司;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2C7/04 | 分類號: | G02C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33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隱形眼鏡 高透氧鏡片 非水凝膠 元器件 智能 制作 眼鏡技術領域 材料選擇 成型鏡片 鏡片中心 聚合成型 模具設計 上薄下厚 生產過程 主體設計 鏡片 充填 植入 變形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能隱形眼鏡的制作方法,它涉及眼鏡技術領域;它的制作方法為:步驟一、非水凝膠高透氧鏡片材料選擇與處理:以非水凝膠高透氧鏡片材料作為載體;步驟二、元器件的選擇與設計;步驟三、模具設計:以鏡片中心為界,上薄下厚垂重設計;步驟四、元器件的定位與充填;步驟五、智能隱形眼鏡的聚合成型;本發明以非水凝膠高透氧鏡片材料為主體設計,避免了生產過程成型鏡片因為元器件植入后發生的鏡片變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隱形眼鏡的制作方法,屬于隱形眼鏡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所設計的智能隱形眼工作模式總結為:(1)、外置傳感型鏡片;(2)、集成式傳感鏡片;(3)、光纖信號輸送;
1.1、外置傳感型鏡片:
為了更精確的測定待測物濃度,還可以發展外置傳感型鏡片。在該鏡片中,鏡片自身主要起到接觸眼睛和富集待測物的作用。同時,在鏡片中,內置一個傳感電極,利用在電極表面發生的電化學反應,將待測物的濃度轉化為電信號,并利用外置的電化學信號采集裝置,將電信號檢測到。需要指出的是,與下面集成式傳感鏡片相比,該裝置不需要將整個電路集成到鏡片表面,同時也不需要提供原位的電源及信號發射裝置。
1.2、集成式傳感鏡片:
集成式傳感鏡片是目前一些科技巨頭普遍采取的一種檢測方式,也是其技術含量最高的一種。他們借助自己在微電子加工(MEMS)及信息處理方面的獨特優勢,將整個檢測平臺微型化并最終整合到鏡片表面, 整個鏡片中含有電源、信號收集轉化、信號發射等一系列功能模塊。首先將利用MEMS技術將微電路集成到基材表面,然后再利用壓模技術將所得基材擠壓成鏡片形狀。
1.3、光纖信號輸送:
將超細傳導光纖輸入鏡片中,可以根據所要觀測的點進行定位,外接的光纖可以連接到觀測與記錄儀器上,實現連續監測與記錄作用。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隱形眼鏡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智能隱形眼鏡的制作方法,它的制作方法為:
步驟一、非水凝膠高透氧鏡片材料選擇與處理:以非水凝膠高透氧鏡片材料作為載體;
步驟二、元器件的選擇與設計;
步驟三、模具設計:以鏡片中心為界,上薄下厚垂重設計;
步驟四、元器件的定位與充填;
步驟五、智能隱形眼鏡的聚合成型。
作為優選,所述非水凝膠高透氧鏡片材料是指一類以重復的Si-O鍵為主鏈,硅原子上直接連接有機基團的聚合物;它們的透氧系數在80 ×10-11 (cm2/s) [mLO2/(mL×hPa)]以上;其含水量低于10%。
作為優選,所述元器件種類包括傳感器、傳導光學光纖、微電路的一種或組合物。
作為優選,所述模具的材料包括金屬、塑料、玻璃、玻璃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
作為優選,所述模具的參數主要為:鏡片中心厚度0.06mm至0.30mm,曲率7.9mm至9.5mm,直徑為8.0mm至17mm。
作為優選,所述聚合成型為固化聚合或熱固化聚合方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以非水凝膠高透氧鏡片材料為主體設計,避免了生產過程成型鏡片因為元器件植入后發生的鏡片變形。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海倫隱形眼鏡有限公司;海昌隱形眼鏡有限公司;東南大學,未經江蘇海倫隱形眼鏡有限公司;海昌隱形眼鏡有限公司;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644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