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元醇改性聚酯的連續聚合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59703.4 | 申請日: | 201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020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26 | 
| 發明(設計)人: | 邱志成;李志勇;金劍;劉玉來;趙亮;王穎;王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紡院(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63/183 | 分類號: | C08G63/183;C08G63/20;C08G63/78;C08G63/86;C08G63/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另婧 | 
| 地址: | 10002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性聚酯 低聚物 多元醇 改性聚酯切片 改性聚酯熔體 連續聚合 種多元醇 生產 醇解物 纖維 功能材料技術 醇解催化劑 對苯二甲酸 縮聚催化劑 分子結構 含量穩定 生產過程 縮聚反應 有效抑制 質量穩定 重量損失 酯化反應 高品質 沸點 醇解 均一 可用 切粒 固化 薄膜 保證 | ||
1.一種多元醇改性聚酯的連續聚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和縮聚催化劑進行酯化反應,得到低聚物;
(2)所得低聚物與多元醇和醇解催化劑進行醇解反應,得到醇解物,其中,低聚物的溫度低于多元醇的沸點;
(3)所得醇解物進行縮聚反應,得到改性聚酯熔體,所述的縮聚反應分為預縮聚反應和終縮聚反應;預縮聚反應溫度為240~280℃,預縮聚反應壓力為1~40kPa;終縮聚反應溫度為245~290℃,終縮聚反應壓力為0.1~0.5kPa;
(4)所得改性聚酯熔體經固化、切粒,得到改性聚酯切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元醇改性聚酯的連續聚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多元醇為低聚物管線在線添加;
多元醇在線添加的流量為低聚物流量的0.5~10wt%;
醇解催化劑的添加量為多元醇重量的0.05~0.5wt%。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多元醇改性聚酯的連續聚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醇解反應在醇解反應器中進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元醇改性聚酯的連續聚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的摩爾比為1:1.05~1.15;
縮聚催化劑的添加量為對苯二甲酸重量的0.002~0.04wt%。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元醇改性聚酯的連續聚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酯化反應是依次在兩個酯化釜中進行,其中,第一酯化釜的反應溫度為245~270℃、反應壓力為150~400kPa;第二酯化釜的反應溫度為247~275℃、反應壓力為100~200kPa。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元醇改性聚酯的連續聚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低聚物的聚合度為4~8。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元醇改性聚酯的連續聚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多元醇為直鏈多元醇和/或側基多元醇;
所述直鏈多元醇為1,4-丁二醇,1,3-丙二醇、1,6-己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側基多元醇為丙三醇、季戊四醇、1,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三甲基戊二醇中的至少一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元醇改性聚酯的連續聚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醇解催化劑為有機錫化合物、有機鈰化合物、有機鑭化合物、有機鋅化合物和/或有機酸化合物;
所述有機錫化合物選自單丁基氧化錫、二丁基氧化錫、單丁基三異辛酸錫或二丁基二乙酸錫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有機鈰化合物選自無水醋酸鈰、乙酰乙酮鈰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有機鑭化合物為無水醋酸鑭、乙酰乙酮鑭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有機鋅化合物為醋酸鋅、二乙基鋅、二丁基鋅或乙酰丙酮鋅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有機酸化合物為苯磺酸或對甲苯磺酸中的至少一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元醇改性聚酯的連續聚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醇解反應的溫度為230~270℃;
反應壓力為200~1000kPa;
反應時間為5~30min。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元醇改性聚酯的連續聚合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預縮聚反應在兩個預縮聚釜中進行,第一預縮聚釜的條件為反應溫度240~275℃,反應壓力5~40kPa;第二預縮聚釜的條件為反應溫度245~280℃、反應壓力1~5kP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紡院(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紡院(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970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