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密度調控對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長與枯梢病的影響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57902.1 | 申請日: | 201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075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徐貴軍;于洪軍;宋曉東;孫海紅;陳江燕;王恩利;劉敏;張日升;肖巍;曹文生;吳秀鋼;劉桂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23/00 | 分類號: | A01G23/00;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23000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密度調控 枯梢病 人工林 樟子松 沙地 生長 實驗數據分析 植物保護技術 葉面積指數 生長狀況 蓄積 清晰 種植 | ||
1.一種密度調控對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長與枯梢病的影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密度調控對生長狀況的影響:平均樹高隨林齡的增長而增長,且樹高有隨密度水平增大而增加的趨勢,但多數密度水平間差異不顯著,可以說密度對樟子松高生長的顯著影響(表3)。8種密度水平呈現出胸徑生長量隨著密度的增大而減小。2004年,密度水平L300、L500、L600胸徑生長量差異不顯著,密度水平L700、L900胸徑生長量差異不顯著。2010年密度水平L300、L400、L500胸徑生長量差異不顯著,密度水平L400、L500、L600胸徑生長量差異不顯著,密度水平L700、L900胸徑生長量差異不顯著。密度水平L100的胸徑最大,密度水平L300、L400、L500、L600的居中,密度水平L700、L800、L900的胸徑最小,差異顯著。
步驟二、密度調控對蓄積的影響:蓄積量主要取決于林分株數、胸徑、樹高等指標,密度對三個指標均有一定的影響。由數據可知,密度水平為L500時蓄積量最大。由于林分的蓄積主要取決于單株材積與株數密度,而這兩個因子互為消長,達到平衡時遵守產量恒定法則。單位面積的林地生產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通過間伐提高林地最終生產力可能性很小,但能提高材種規格和木材質量。
步驟三、密度調控對葉面積指數的影響:不同密度樟子松林的林冠開闊度明顯不同。林冠開闊度隨密度增加明顯降低,其數值為13.00%~49.14%。葉面積指數隨密度增加逐漸增加,并趨于穩定,其數值為0.55~2.26。林冠開闊度降低和葉面積指數增加意味著隨密度的增加,冠層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群落的透光率下降,透風能力減弱,自然干擾機會減少,生態系統本身的自我調控能力不足。
步驟四、密度調控對枯梢病的影響:感病程度隨林分密度增大而加重。在密度調控初期(2004和2006年),林分感病指數在不同密度水平變化趨勢并不明顯;但密度調控后期(2008和2010年),林分感病指數呈隨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加的趨勢。整體而言,在密度水平較低的林分(L100~L500),感病指數變化不大,基本維持在較低水平;密度水平較高的林分(L700~L900)感病指數呈明顯上升趨勢。另外,密度水平較高的林分擁有更高的感病株率和感病級更大的單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未經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790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國蘭人工胚乳膠囊種子的加工及育苗方法
- 下一篇:一種機械喂苗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