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電熱開水瓶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57848.0 | 申請日: | 201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248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鋼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鋼森 |
| 主分類號: | A47J31/00 | 分類號: | A47J31/00;A47J31/46;A47J31/5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4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電熱 開水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熱開水瓶產品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先有技術中的電熱開水瓶大多為單一內膽結構,即水加熱內膽和儲水容器共用一個內膽,其存在的不足在于:只有當電熱開水瓶內膽中的熱水用盡后才能加入冷水進行加熱,且水溫變化規律過于單一,即只能由高溫自然下降至低溫,需要使用熱水時只能通過再次加熱來實現,而剛剛加熱完的開水水溫較高也無法直接飲用,從而影響了電熱開水瓶的使用便捷性。基于上述技術問題,中國專利文獻CN 101524247B提供了一種雙膽恒溫暖水瓶,其主要包括殼體和設置在其內的瓶膽,瓶膽為兩個相互連通的第一瓶膽和第二瓶膽,二者通過管道連通,管道處設置有循環泵,第一瓶膽和第二瓶膽內均設置有溫度檢測控制裝置,設置在第一瓶膽和第二瓶膽底部的電子加熱件通過導線與其相連,第一瓶膽和第二瓶膽分別設置有與外界相通的第一注水口、第二注水口。
中國專利文獻CN 101524247B中所提供的雙膽恒溫暖水瓶其存在的不足在于:首先整體結構較為復雜、加工成本較高,需要兩套分別設置于兩個瓶膽中的電子加熱件;其次作業能耗較高,第一瓶膽中加熱燒開的水需要通過循環泵輸送至第二瓶膽內;再次使用不方便,未設置取水結構即需要通過傾倒的方式取水,由于具有兩個瓶膽因此整體重量較大,導致傾倒時比普通電熱開水瓶更加費力。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電熱開水瓶,具有結構精簡、作業能耗低和使用方便的優點。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電熱開水瓶,包括開水加熱內膽和儲水容器,所述儲水容器設置于所述開水加熱內膽的下方,且所述儲水容器和所述開水加熱內膽之間通過開水輸送管連通,且所述開水輸送管連通的上端連接所述開水加熱內膽的底部,所述開水輸送管連通的下端連接所述儲水容器的頂部,所述開水輸送管上設置有控制所述開水輸送管通斷的第一電磁閥,所述儲水容器的頂部設置有連同外界大氣的進氣管。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開水瓶取水管和儲水容器取水管,所述開水瓶取水管設置有開水瓶取水口,所述儲水容器取水管豎直設置,且所述儲水容器取水管的下端連接所述儲水容器的底部,所述儲水容器取水管的上端連接所述開水瓶取水管,所述儲水容器取水管上設置有儲水容器取水泵,且所述儲水容器取水泵設置于所述儲水容器取水管的下端。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加熱膽取水管,所述加熱膽取水管豎直設置,且所述加熱膽取水管的下端連接所述開水加熱內膽的底部,所述加熱膽取水管的上端連接所述開水瓶取水管,所述加熱膽取水管上設置有加熱膽取水泵,且所述加熱膽取水泵設置于所述加熱膽取水管的下端。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儲水容器取水管上還設置有控制所述儲水容器取水管通斷的第二電磁閥,且所述第二電磁閥設置于所述儲水容器取水管的上端;所述加熱膽取水管上還設置有控制所述加熱膽取水管通斷的第三電磁閥,且所述第三電磁閥設置于所述加熱膽取水管的上端。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開水加熱內膽設置有最高水位線,所述第二電磁閥和所述第三電磁閥的高度均高于所述最高水位線。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新型電熱開水瓶,首先整體結構較為精簡,只需要一套用于加熱開水加熱內膽的電子加熱件;其次作業能耗較低,開水加熱內膽內的水在燒開后只需要打開第一電磁閥,開水就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動流入到儲水容器內;再次使用方便,設置加熱膽取水管、開水瓶取水管和儲水容器取水管,不僅取水方便而且便于根據需要按比例取熱水和溫水或冷水。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新型電熱開水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1是本發明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鋼森,未經張鋼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784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