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鹽穴儲氣庫造腔過程中不溶物堆積形態預測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57733.1 | 申請日: | 201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289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1 |
| 發明(設計)人: | 楊海軍;李龍;李建君;汪會盟;劉繼芹;陳加松;劉玉剛;程林;王啟明;李金龍;施錫林;楊春和;李銀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F17D5/02;G06F11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亞軍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鹽穴儲氣庫造腔 過程 中不溶物 堆積 形態 預測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鹽穴儲氣庫造腔過程中不溶物堆積形態預測方法及裝置,屬于鹽穴儲氣庫造腔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根據鹽腔內不溶物的含量、膨脹系數,鹽腔的初始半徑、最大半徑、計算半徑、預定高度以及鹽腔內不溶物與鹽腔之間的休止角,計算得到鹽腔內不溶物的底面高度和頂面高度;根據計算得到的鹽腔內不溶物在至少兩個不同的計算半徑時的底面高度和頂面高度,預測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解決了目前的預測方法未考慮不溶物和鹽腔的相互影響,導致預測得到的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與實測得到的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不符的問題;達到了準確預測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鹽穴儲氣庫造腔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鹽穴儲氣庫造腔過程中不溶物堆積形態預測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鹽穴儲氣庫應用于儲存石油和天然氣,由于鹽巖地層中含有不溶物,在鹽腔的溶解建造過程中,鹽腔內不溶物會從鹽腔側壁上脫落,下落到鹽腔底部,從而限制下部的鹽腔擴展,導致腔體的設計體積減小,造成造腔管柱阻塞,因此,在利用水溶造腔法建造鹽穴儲氣庫的過程中,需要對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進行預測。
目前普遍利用造腔模擬軟件預測鹽穴儲氣庫的腔體的形態,造腔模擬軟件多的預測原理是:預測整個鹽腔的形態,將整個鹽腔的底部體積等于鹽腔內不溶物的體積的部分,看作是鹽腔內不溶物。
但目前的預測方法未考慮鹽腔內不溶物和鹽腔的相互影響,導致預測得到的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與實測得到的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不符。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目前的預測方法未考慮不溶物和鹽腔的相互影響,導致預測得到的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與實測得到的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不符的問題,本公開提供一種鹽穴儲氣庫造腔過程中不溶物堆積形態預測方法及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鹽穴儲氣庫造腔過程中不溶物堆積形態預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確定鹽腔內不溶物的含量、膨脹系數,鹽腔的初始半徑、最大半徑、計算半徑、預定高度以及所述鹽腔內不溶物與所述鹽腔之間的休止角;根據所述鹽腔內不溶物的含量、膨脹系數,所述鹽腔的初始半徑、最大半徑、計算半徑、預定高度以及所述鹽腔內不溶物與所述鹽腔之間的休止角,計算得到所述鹽腔內不溶物的底面高度和頂面高度;根據計算得到的所述鹽腔內不溶物在至少兩個不同的計算半徑時的底面高度和頂面高度,預測所述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鹽穴儲氣庫造腔過程中不溶物堆積形態預測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確定模塊,被配置為確定鹽腔內不溶物的含量、膨脹系數,鹽腔的初始半徑、最大半徑、計算半徑、預定高度以及所述鹽腔內不溶物與所述鹽腔之間的休止角;計算模塊,被配置為根據所述鹽腔內不溶物的含量、膨脹系數,所述鹽腔的初始半徑、最大半徑、計算半徑、預定高度以及所述鹽腔內不溶物與所述鹽腔之間的休止角,計算得到所述鹽腔內不溶物的底面高度和頂面高度;預測模塊,被配置為根據計算得到的所述鹽腔內不溶物在至少兩個不同的計算半徑時的底面高度和頂面高度,預測所述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鹽穴儲氣庫造腔過程中不溶物堆積形態預測裝置,所述裝置包括:處理器;用于存儲所述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的存儲器;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確定鹽腔內不溶物的含量、膨脹系數,鹽腔的初始半徑、最大半徑、計算半徑、預定高度以及所述鹽腔內不溶物與所述鹽腔之間的休止角;根據所述鹽腔內不溶物的含量、膨脹系數,所述鹽腔的初始半徑、最大半徑、計算半徑、預定高度以及所述鹽腔內不溶物與所述鹽腔之間的休止角,計算得到所述鹽腔內不溶物的底面高度和頂面高度;根據計算得到的所述鹽腔內不溶物在至少兩個不同的計算半徑時的底面高度和頂面高度,預測所述鹽腔內不溶物的形態。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773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