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氣激光掩星信號生成與探測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56976.3 | 申請日: | 2016-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4366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鵬;李曉燕;王天樞;安巖;江倫;尚吉揚;姜會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春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C11/02 | 分類號: | G01C11/02;G01N21/17 |
| 代理公司: | 22206 長春市吉利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曉莉 |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耦合透鏡 濾光片 準直鏡 成像相機 二維振鏡 激光器 信標光 測量技術領域 功率穩定電路 光學發射天線 光學接收天線 量子阱激光器 全球氣候變化 信號處理電路 信號生成系統 成像反射鏡 功率放大器 光束耦合器 光纖隔離器 大氣化學 大氣遙感 軍事戰場 探測設備 特征氣體 信號生成 衍射光柵 成像CCD 柱面鏡 飛行器 反演 激光 測量 監視 應用 | ||
1.大氣激光掩星信號生成與探測設備,其特征是,
頻率與功率穩定電路(1)與量子阱激光器陣列(2)電路連接;
量子阱激光器陣列(2)、光束耦合器(3)、光纖隔離器(4)和功率放大器(5)依次光纖連接;
功率放大器(5)的輸出光纖位于光學發射天線(6)的焦點位置;第一濾光片(7)位于功率放大器(5)和光學發射天線(6)光路之間,并與光軸成45°夾角放置;第一準直鏡(8)與第一濾光片(7)反射光路對準;第一二維振鏡(9)與第一準直鏡(8)的光軸成135°夾角放置,第二濾光片(10)與第一二維振鏡(9)平行放置,第一耦合透鏡(11)與第二濾光片(10)透射光路對準,第一信標光激光器(12)輸出端口位于第一耦合透鏡(11)的焦點處;第二耦合透鏡(13)與第二濾光片(10)反射光路對準,第一成像相機(14)靶面位于第二耦合透鏡(13)的焦點處;
光學接收天線(15)和第三準直鏡(24)組合形成無焦系統;第三濾光片(16)位于光學接收天線(15)和第三準直鏡(24)之間,且與光軸成135°夾角放置;第二準直鏡(17)與第三濾光片(16)的反射光路對準;第二二維振鏡(18)與第二準直鏡(17)的光軸成45°夾角放置,第四濾光片(19)與第二二維振鏡(18)平行放置,第三耦合透鏡(20)與第四濾光片(19)透射光路對準,第二信標光激光器(21)輸出端口位于第三耦合透鏡(20)的焦點處;第四耦合透鏡(22)與第四濾光片(19)反射光路對準,第二成像相機(23)靶面位于第四耦合透鏡(22)的焦點處;第三準直鏡(24)、柱面鏡(25)與衍射光柵(26)同軸設置,衍射光柵(26)傾斜放置;成像反射鏡(27)接收衍射光柵(26)的衍射光;成像CCD(28)位于成像反射鏡(27)的焦點處;成像CCD(28)、信號處理電路(29)和數據反演模塊(30)依次電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氣激光掩星信號生成與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阱激光器陣列(2)為多個量子阱激光器組合,每個激光器發射波段為2.1-2.4μ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氣激光掩星信號生成與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器(5)為半導體光放大器,用于放大激光器發射出的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氣激光掩星信號生成與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濾光片(10)和第四濾光片(19)用于分離第一信標光激光器(12)和第二信標光激光器(21)所發射出的激光,兩激光器波長差大于20n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氣激光掩星信號生成與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衍射光柵(26)為2μm波段光柵,用于分離該波段的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氣激光掩星信號生成與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反射鏡(27)為非球面反射鏡,鍍有2μm波段反射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氣激光掩星信號生成與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相機(14)和第二成像相機(23)為0.8μm波段的粗精復合跟蹤用相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春理工大學,未經長春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697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