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魚類增殖放流站用集約型鹵蟲孵化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54613.6 | 申請日: | 2016-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91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羅思;梁永哲;金詩語;馬衛忠;單承康;王猛;梁文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17 | 分類號: | A01K61/17;A01K61/20 |
| 代理公司: | 貴陽派騰陽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管寶偉 |
| 地址: | 550081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魚類 增殖 放流站用 集約 型鹵蟲 孵化 裝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魚類增殖放流站用集約型鹵蟲孵化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工廠化魚類養殖生產過程中,常采用孵化池或孵化罐進行大規模集中孵化鹵蟲。由于鹵蟲孵化受光照、水溫、溶氧水平、水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孵化過程中容易出現孵化失敗的現象。大規模孵化失敗將造成餌料供應不足或中斷、鹵蟲卵浪費等現象。大規模孵化同樣限定了鹵蟲的供應時間和供應數量,靈活性低。當前,鹵蟲主要是采用二次分離法進行收集,先將鹵蟲和未孵化的鹵蟲卵與海水和卵殼分離,再將鹵蟲與未孵化的鹵蟲卵分離。這種方法雖然有效地利用了鹵蟲在靜置條件下與卵殼和未孵化鹵蟲卵的分層現象,但過程較為繁瑣耗時,尤其是當孵化水體較大時,不便操作和管理,且鹵蟲長時間被淡水沖洗也會出現活性降低、死亡等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魚類增殖放流站用集約型鹵蟲孵化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決現有鹵蟲孵化過程中所存在的容易出現孵化失敗、靈活性低、孵化過程繁瑣耗時、操作和管理不方便、死亡率高等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魚類增殖放流站用集約型鹵蟲孵化裝置,包括設置在支架上的孵化槽,孵化槽內安裝有水溫控制機構,孵化槽內安裝有若干孵化罐,孵化罐頂端安裝有光照控制機構,孵化罐底端為錐形段,錐形段置于孵化槽底端外部,在錐形段兩側分別插裝有收集管和排放管,收集管頂端伸入孵化罐內并置于孵化罐正中央,錐形段內底部安裝有氣石層,錐形段末端固接有帶止水閥的氣管,氣管末端連接有充氣翻滾機構。
所述水溫控制機構包括設置在孵化槽內底部的恒溫加熱棒和攪水潛水泵和溫度計。
所述光照控制機構包括鉸接在孵化罐頂端的罐蓋,罐蓋為鏤空結構或網狀結構,罐蓋朝向孵化罐內的一側安裝有若干均勻分布的照射燈,還包括與照射燈相連的計時器和電源開關,計時器和電源開關設置在孵化槽外壁。
所述充氣翻滾機構包括氣泵,氣泵輸出端安裝有分流嘴,分流嘴上分別連接有與孵化罐數量相同的若干軟管,每根軟管末端分別與一個孵化罐底端的氣管相連通。
所述孵化槽和孵化罐均采用透明材質制成。
所述罐蓋為鏤空結構或網狀結構。
所述收集管上安裝有控制開關。
所述排放管上安裝有控制閥。
所述照射燈為LED燈。
上述魚類增殖放流站用集約型鹵蟲孵化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在孵化槽注入自來水,關閉控制開關、控制閥和止水閥,將配置好的人工海水倒入孵化罐中,使罐內海水液面與孵化槽中自來水液面持平;
(b)啟動加熱棒和攪水潛水泵,將孵化槽內的水溫調至適宜鹵蟲孵化的溫度,水溫通過溫度計實時顯示;
(c)將鹵蟲卵倒入孵化罐中,啟動氣泵并打開止水閥,壓縮空氣通過軟管進入孵化罐內使蟲卵在孵化罐中不斷翻滾,同時啟動計時器記錄孵化時間;
(d)根據室內光照強度以及生產需求決定是否加蓋孵化罐以及是否啟動照射燈,照射燈通過電源開關控制;
(e)鹵蟲孵化出膜后,關閉止水閥和氣泵停止充氣并靜置10-30min;
(f)打開控制開關,孵化的鹵蟲通過收集管進行收集,收集好的鹵蟲采用篩絹過濾后投喂或直接投喂;
(g)鹵蟲收集完畢后,關閉控制開關,打開控制閥,將殘留的卵殼和未孵化的鹵蟲卵用篩絹濾出;
(h)關閉控制閥,將過濾所得孵化用人工海水倒入孵化罐,并打開止水閥,開始下一輪鹵蟲孵化。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魚類增殖放流站用集約型鹵蟲孵化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能根據實際生產所需餌料數量,選擇一定數量的孵化罐用于鹵蟲孵化,有效避免鹵蟲數量過多或不足的現象,并避免單個孵化池或孵化罐孵化失敗的風險;孵化過程中,通過孵化罐頂部帶照射燈的孵化罐蓋決定是否補加光照以控制鹵蟲的孵化時間以及收集時間,并通過計時器記錄孵化時間,方便管理與控制;鹵蟲孵化后,充分利用鹵蟲的分層現象,從孵化罐下部的圓錐體中上方直接收取鹵蟲,收取的鹵蟲采用篩絹過濾后投喂或直接投喂,無需淡水沖洗和二次分離,可提高工作效率并減小對鹵蟲活性的損害;鹵蟲收集完畢,可通過孵化罐底部的大管徑排放管快速排放和清洗,使用方便;孵化槽和孵化罐均為透明材質,便于操作者觀察與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461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