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主動式風車結構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153204.4 | 申請日: | 2016-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232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潘正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潘正友 |
| 主分類號: | F03D3/00 | 分類號: | F03D3/00;F03D3/06;F03D7/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33 | 代理人: | 黃志達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板橋***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葉片 傳動座 葉片組 風車結構 水平軸向 主動式 風阻 受力 轉動 同步同方向 發(fā)電 動力轉換 角度間隔 主動調整 自動垂直 自動水平 可樞轉 最大化 最小化 電控 風向 發(fā)電機 啟閉 樞轉 連結 垂直 兩邊 輸出 | ||
一種主動式風車結構,主要是在一可樞轉的傳動座周緣,設置多個相應角度間隔分布,可受自體重量比例、或電控旋轉啟閉的葉片組,各葉片組分別具有設在傳動座二旁側的至少一葉片,所述位于傳動座二旁側的葉片是相互垂直延伸且能同步同方向樞轉;當風來自前方,使水平軸向中一組葉片自動水平開啟,則風阻最小化;當風來自后方時,水平軸向相對應的另一組葉片自動垂直關閉,則風阻最大化,該些葉片產生旋轉方向推進力道,使轉動發(fā)電機發(fā)電,且各葉片組可在各種不同風向下,都能主動調整葉片連結互為垂直、或水平角度,形成最佳受風狀態(tài),以產生任何時間與風向,傳動座對應兩邊永遠有受力差,借該受力差促使傳動座不停轉動,達到最有效率的動力轉換及輸出而發(fā)電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主動式風車結構,尤指一種可在公轉的過程中自轉葉片,使葉片承接不同風向而都可以產生主動性最佳受風效果的風車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傳統(tǒng)發(fā)電用的風車結構,大多是在一主驅動軸的周側設有向外放射狀排列的葉片,利用各葉片接受風力而可連動所述主驅動軸,并利用所述主驅動軸轉動而可輸出動力或帶動相關的發(fā)電機構;然而,上述傳統(tǒng)的風車結構其葉片皆為固定而無法改變迎風的角度及位置,因此當風力的方向與主驅動軸的軸心方向有斜切風向或橫向風時,風力作用在各葉片的效果即隨減低,如此一來,動力輸出或發(fā)電的效率也跟著下降,形成應用上的缺點。
有鑒于常見的風車結構有上述缺點,發(fā)明人乃針對該些缺點研究改進之道,終于有本發(fā)明的產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主動式風車結構,是在一傳動座上沿水平軸向設置多組相同間隔角度的葉片組,各葉片組分別在傳動座二側設有相互垂直延伸的相同葉片,且在各葉片圍繞傳動座公轉的過程中,各葉片也可借自體重量比例(自重比)、或電控而產生自轉,借以達到使水平軸向對應的葉片承接不同風向受力差,而產生最佳受風效果。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主動式風車結構,其中前述葉片組具有多種葉片形狀及組合形態(tài),可因應不同的需求而提供相對合適的選擇,主動或被動式的增廣應用風力發(fā)電的效能,且適用各種大小風力的場合而提升產品競爭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一種主動式風車結構,至少包括一傳動座、及多個葉片組;其特征在于:
傳動座,直立地樞設在一底座上;以及
多個葉片組,是以相同角度的間隔設置在前述傳動座周緣,各葉片組分別設有分布在傳動座二旁側的至少一葉片,且所述位于傳動座二旁側的葉片是相互垂直延伸且能同步同方向樞轉,該葉片組分別具有至少一個以上橫向貫穿前述傳動座的驅動軸,利用各葉片受風時能產生自轉,配合各葉片組接力受風,使葉片組在各種不同風向下形成最佳受風狀態(tài),連動所述傳動座樞轉。
本發(fā)明的主要功效在于:利用傳動座上與多組葉片組結合,各葉片組在傳動座圍繞傳動座公轉的過程中,各葉片也可藉自體重量比例、或電控而產生自轉,借以達到使水平軸向對應的葉片承接不同風向受力差,產生最佳受風效果。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獲得更具體的了解,依各附圖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分解結構圖。
圖3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各葉片的樞轉動作圖(一)。
圖4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各葉片的樞轉動作圖(二)。
圖5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各葉片的樞轉動作圖(三)。
圖6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各葉片的樞轉動作圖(四)。
圖7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各葉片的樞轉動作圖(五)。
圖8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潘正友,未經潘正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32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風機葉片改造方法及風機葉片
- 下一篇:基于自然能源降低建筑能耗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