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富硒黃精全粉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611153000.0 | 申請日: | 2016-12-14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233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發明(設計)人: | 楊德;李露;薛淑靜;陳曉春;郭鵬;高虹;史德芳;葉麗秀;周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恩施州源惠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A23L33/00 | 分類號: | A23L33/00;A23L5/00;A23P10/28;A23P10/40;A23L2/39;A23L5/30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華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黃精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富硒黃精全粉及其制備方法,富硒黃精全粉含黃精60?80%;麥芽糊精20?40%。加工方法是,將將富硒產地的富硒黃精清洗除雜后用黃精脫皮劑浸泡,尼龍滾刷脫皮;脫皮后檸檬酸溶液清洗中和表面殘留堿液;脫皮后的富硒黃精塊莖在105?115℃高溫高壓條件下處理90?180min;炮制后的富硒黃精塊莖打漿,然后用高溫糖化酶酶解;酶解后的富硒黃精勻漿中加入一定量助干劑(麥芽糊精),膠體磨均質;均質后的黃精勻漿經噴霧干燥后得富硒黃精全粉。本發明所得產品為淡黃色粉狀固體,具有一定水溶性,含有有機硒、黃精多糖等功能成分,具有食用簡便,功能成分含量高等特點;本發明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成本較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加工領域,涉及富硒黃精全粉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黃精(Rhizoma polygonati)為百合科(Liliaeea)黃精屬(Polygonatum Mill.)多年生草本植物黃精的干燥根莖,是傳統的藥食同源性植物原料,也是武陵山區特色的植物資源。黃精含有淀粉、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以及甾體皂苷、多糖類、蒽醌類、木脂素、生物堿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古籍《名醫別錄》記載,黃精能“除風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饑”,是常用的抗衰老、養生的中藥之一。恩施州硒資源豐富,出產的農作物、中藥材等的硒含量普遍較高。經測定,恩施咸豐、宣恩等地野生黃精塊莖中硒含量達0.4-0.8mg/kg,是其他地區黃精硒含量的8-20倍,達到了富硒的標準。
傳統黃精加工方法為九蒸九曬,即將黃精與黃酒一起蒸,然后曬至表皮變干,再用黃酒浸潤后蒸制,如此反復9次,耗時長達1月左右;再者將黃精功能成分用水提取,然后濃縮成膏,包裝后即為黃精膏,提取過程中功能成分損失較大,且濃縮成本較高。因黃精富含多糖、淀粉、膳食纖維素等吸水性成分,因此傳統的磨粉工藝、打粉工藝等均不能夠制取黃精粉。
CN103931861A公開了富硒黃精果脯加工工藝,依次包括選料、凈選、復水、切丁、浸泡、燙漂、浸糖、烘干和包裝處理,浸糖處理首先甘露醇加清水置煮鍋中,配成甜液,再加入檸檬酸,加熱待甘露醇完全溶化后投入燙漂過的黃精丁,煮至黃精丁達到均一的橘黃色、酸甜可口時撈出,投入保溫桶中保溫。CN 105349356A公開了一種富硒黃精鮮竹酒的制備方法,按比例將新鮮富硒黃精放入52度白酒酒甕進行浸泡一年,制成富硒黃精酒;在清明節后10天,選擇2年生以上無病斑、蟲斑青翠碧綠的毛竹,選取離地面1~2m之間的竹節一節,注入富硒黃精酒,任其生長,一年后取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富硒黃精全粉,且具有速溶、易于存放、食用方便的富硒黃精全粉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方式為,富硒黃精全粉,其成分按質量分數計為:黃精60-80%;麥芽糊精20-40%。
富硒黃精全粉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選料與去皮,將富硒產地的黃精塊莖清洗除雜后在60℃條件下用含有黃精脫皮劑的水溶液中浸泡10-15min,將黃精表皮脫落干凈;
2)將步驟1)得去皮黃精塊莖浸泡于0.2%檸檬酸溶液中,中和表面殘留的堿液,然后用清水沖洗;
3)將步驟2)得到的黃精移入高壓滅菌鍋中,在中心溫度105-115℃下處理90-180min,進行炮制;
4)將經步驟3)炮制后黃精用打漿機打漿,以肉眼看不到明顯團塊為宜,然后加水調整固形物含量在10-20%;
5)加入步驟4)得到的黃精漿質量0.5%的高溫糖化酶,50℃處理3h,處理過程中每20min攪動一次;
6)步驟5)得到的黃精勻漿中加入5%麥芽糊精助干劑用膠體磨均質勻漿,均質15-25個循環;
7)將經步驟6)均質勻漿的黃精勻漿用夾層鍋加熱至60℃,然后噴霧干燥,得富硒黃精全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恩施州源惠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未經恩施州源惠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30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