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平板微熱管傳熱性能測試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52956.9 | 申請日: | 2016-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66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謝小柱;翁清;羅志強;魏昕;胡偉;任慶磊;洪文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5/20 | 分類號: | G01N2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張春水,唐京橋 |
| 地址: | 510062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平板 熱管 傳熱 性能 測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平板微熱管性能測試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平板微熱管傳熱性能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度高,可用散熱面積小,芯片溫度顯著上升,導致了極高的熱流密度。傳統的風冷和水冷等冷卻方式無法滿足要求,因而電子器件的散熱問題嚴重影響其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成為了是制約其繼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傳統吸液芯熱管由于體積大易損壞等問題,很難滿足高可靠性和微型化的要求。基于工質相變傳熱原理的微熱管是解決芯片散熱問題的有效途徑,體積小且能夠與散熱對象更好地接觸的平板微熱管是微熱管發展的主流方向,且具有梯度潤濕結構表面的平板微熱管可顯著增強微熱管的工質回流能力,極大提升散熱性能。
在研究平板微熱管以及具有梯度潤濕表面的平板微熱管的開發研究當中,需要研究不同潤濕性能的毛細結構或不同潤濕性能梯度分布的毛細結構對平板微熱管傳熱性能的影響,但目前微熱管傳熱性能的檢測平臺基本上只能夠對已進行注液及封裝的成品微熱管進行傳熱性能的測試。且對于平板微熱管,其封裝方法目前仍未完善,封裝工藝較為繁瑣。目前微熱管的測試方法中缺乏一種能夠直接對在銅基板中加工完好的毛細結構的平板微熱管中的傳熱性能檢測方法,且在金屬基的微熱管檢測平臺中,大都缺乏對微熱管中液態工質的流動狀態進行檢測,但其工質流動狀態對于平板微熱管導熱性能的分析中有著尤為突出的作用。
因此,提供一種不必對微熱管進行復雜的焊接以及注液過程,且可以方便對微熱管內部的毛細結構進行隨時的替換并能夠觀測微熱管中液態工質流動狀態的可操作式平板微熱管傳熱性能測試裝置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平板微熱管傳熱性能測試裝置,不必對微熱管進行復雜的焊接以及注液過程,只需將內壁的毛細結構進行簡單的機械組裝便能夠進行檢測的微熱管傳熱性能測試。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平板微熱管傳熱性能測試裝置,包括:
平板微熱管、加熱裝置、冷卻裝置和溫度信號采集系統;
所述加熱裝置與所述平板微熱管連接;
所述冷卻裝置與所述平板微熱管連接;
所述溫度信號采集系統與所述平板微熱管連接;
其中,所述平板微熱管包括:螺栓、具有毛細結構的銅基板;
所述具有毛細結構的銅基板通過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平板微熱管上,使得在所述平板微熱管傳熱性能測試過程中能通過松開所述螺栓對具有毛細結構的銅基板進行更換。
優選地,所述平板微熱管還包括:上夾板、鋁合金邊框、下夾板;
所述鋁合金邊框為中空結構,用于放置所述具有毛細結構的銅基板;
所述鋁合金邊框設置有通口;
所述上夾板、所述鋁合金邊框與所述下夾板依次貼合連接;
所述上夾板和所述下夾板通過所述螺栓可拆卸連接。
優選地,所述平板微熱管還包括:橡膠墊圈;
所述上夾板與所述鋁合金邊框之間設置有所述橡膠墊圈;
所述鋁合金邊框與所述具有毛細結構的銅基板之間設置有所述橡膠墊圈。
優選地,所述平板微熱管還包括:至少兩個熱電偶;
所述熱電偶一端通過所述通口與所述具有毛細結構的銅基板連接;
所述熱電偶另一端與所述溫度信號采集系統連接。
優選地,所述平板微熱管還包括:兩個快速接頭;
所述快速接頭與所述鋁合金邊框連接。
優選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平板微熱管傳熱性能測試裝置還包括:注液裝置和抽真空裝置;
所述注液裝置通過第一快速接頭與所述鋁合金邊框連接;
所述抽真空裝置通過第二快速接頭與所述鋁合金邊框連接。
優選地,所述注液裝置包括:小球閥和注射器;
所述注射器與所述小球閥一端連接;
所述小球閥另一端通過第一快速接頭與所述鋁合金邊框連接。
優選地,所述抽真空裝置包括:真空計、小球閥與真空泵;
所述真空計與所述小球閥連接;
所述真空泵與所述小球閥一端連接;
所述小球閥另一端與第二快速接頭連接。
優選地,所述平板微熱管為可操作式平板微熱管。
優選地,所述上夾板為透明上夾板。
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具有以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工業大學,未經廣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295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